,先后阴阳而持诊之。奇,异也,恒,常也。
凡奇恒之脉势,合于六气。六气,六十日为一气也。奇脉恒脉,脉势不同,六十日而更一气,乃以六十为首
也。诊合微之事者,脉合五行,时合六气,诊至微也。追阴阳之变者,散阴颇阳。诊无常行,理至变也。章五
中之情者,五运在中,合于五脏,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始能章五中之情也,即合微阴阳五中而论之。其
中之论,必取虚实之要,以定五度之事。五度,即上文之五诊也。必知此,乃足以诊,苟不知此以诊,
是以切阴而不得阳。虽曰诊之,人必消亡,得阳而不得阴,曰守所学,不能自湛。湛,信也。左右上下先后,
不能尽知。故曰治其病,而人不久,丑与善,病与不病,高与下,坐与起,行与止,必尽知之,然后用之
有纪,诊道乃具,虽万世不殆,更必起所有余,知所不足,诊道乃备。
\x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x
\x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静,\x
\x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x
\x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x
\x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x
别,音逼。度,即上文五度、十度也。脉,即上文持诊之道也。度事上下,通天彻地也。脉事因格,有
常有变也。是以度其形弱,脉其气虚,形气皆亏,故死。度其形气有余,脉其脉气不足,外余,内损,亦死。
脉其脉气有余,度其形气不足,内余,外损,故生。是以诊有大方。方,犹法也。其法不外度事脉事,度其
坐起有常,出入有行,可以专心主之神明,更当必清必静,上观下观。司,主也,主八正之邪,以别五中
之部,此度事上下之法也。按其脉之动静,循其尺肤之滑涩寒温,视其脉之大小,而合之病能,此脉事因
格之法也。能度能脉,则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而不失人情矣。故诊之之道,或视息,视息,脉之
也;或视意,视意,度之也,脉之度之,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如是,故能长久而不敝。若不知此道,
则失经绝理,亡言妄期。亡言,无征之言也;妄期,妄与死生之期也。诚如是也,是谓失道。



<目录>卷之九

<篇名>解精微论第八十一篇

属性:纯粹之至曰精;幽渺之极曰微。阐明阴阳水火、神志悲泣,以
及水所从生,涕所从出,神志水火之原。非寻常问答所及,故曰解精微。
\x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x
\x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x
\x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闻有 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x
,音 。雷公受传于帝,而帝教以经论,故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论;其中有从容之形法,阴
阳之刺灸,汤药之所滋。但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之内伤,燥湿寒暑之
外感,以及阴阳妇女之道,请问其所以然者,曾以卑贱富贵,论人之形体,所从群下,卑贱人也,通使临事,
富贵人也,论人形体,以适道术,已于经论之中,谨闻命矣。今请问者,有 愚仆漏之
问, 愚,则心不灵,仆漏,则体不具,与昔日在经之问不同。故曰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x帝曰∶大矣。\x
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则于寻常形体之外,穷究靡遗,帝故大之。
\x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x
哭泣则泪出,泪出则多涕,有哭泣而泪不出者,有泪出而少涕者,与寻常之形气不同,公故问之。
\x帝曰∶在经有也。\x
哀而泣出,在《灵枢・口问》论,有以明之。
\x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x
泪,水类也。涕,液类也。必知水所从生,涕所从生,故复问
之。
\x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在也。\x
水所从生,涕所从出,非 愚仆漏之比,故无益于治也,虽工
之所欲知,而实道之所在也。道之所在,有如下文所云也。
\x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x
\x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x
此言精水之气,从心气而外出也。五脏之精,心为之主。故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五脏之精,随心
气而注于目,故目者,其窍也。五脏之精,随心气而荣于色,故华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