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国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x
位者,主时之定位。厥阴为始,太阳为终,终而复始,故曰位有终始。位有终始,位之常也。气
者,加临之间气。在泉左间之气,为加临之初气,而主岁半以上,司天左间之气,为加临之四气,
而主岁半以下。四气居中,故曰气有国中,国中者,随司天在泉之上下而更变,故上下不同。上下不同,
则求之亦异,不同而异,气之变也。
\x帝曰∶求之奈何?\x
伯云,求之亦异,故问求之奈何?
\x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名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x
天干之气始于甲,地支之气始于子,子甲相合以成其岁,故命曰岁立。其岁既立,则谨候其四时,
而六气可与之相期,谨候其时,所以求之也。
\x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x
虽曰谨候其时,气可与期,而一岁之中,六气相继,有时未至而气先至,有时己至而气未至,是六
气始终有早晏之不同,故复问之。
\x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x
六气始终,求其早晏,问之明也。溯其所始,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
盖一日十二时,一时八刻,子午二时各十刻,一日计百刻。六十日为一气,一气计六千刻,一岁六气,六
六计三万六千刻。以岁时而合天度,则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为一日,一日计百刻,四分度之
一,谓一度,四分,计二十五刻也。三百六十日,仅合三百六十度,以五百二十五刻而六分之,则一气当余
八十七刻半。六十日,计六千零八十七刻半。此申明始终相继之早晏,故但举其零也。
\x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x
初之气终于八十七刻半,故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每气六千零八十七刻半,计二气之终,共一万
二千一百七十五刻,终于七十五刻者,举其零也。
\x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x
二之气,终于七十五刻,故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三气之终,共一万八千二百六十二刻半。
\x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x
三之气终于六十二刻半,故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四气之终,共二万四千三百五十刻。
\x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x
四之气终于五十刻,故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五气之终,共三万零四百三十七刻半。
\x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x
五之气终于三十七刻半,故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六气之终,共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五
刻,以成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所谓初六,此以六气而合天度之数也。
\x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x
甲子之六气终于二十五刻,故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四万二千六百一十二刻半。
\x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x
二之气,加六千零八十七刻半,共四万八千七百刻,举其零数,则百刻也。
\x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x
上文终于百刻,故此复始于一刻,纪其零数,复加甲子之初气。
\x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x
纪其零数,复如甲子之二气。
\x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x
纪其零数,复如甲子之三气。
\x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x
纪其零数,复如甲子之四气。此六气二周,所谓六二,以六气而合天度之数也。
\x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x
\x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x
\x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x
\x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x
此皆举其零数,六气三周,以六气而合天度之数也。
\x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x
\x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六刻\x
\x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x
\x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x
此亦举其零数,以明六气始终相继之早晏也。四岁,则二十四
步。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