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89-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171页

淫胜太甚。则反虚其本位而自伤也。故于四季月之十八日。土 气得位之时。而反变生此病。张玉师曰。以中土而可类推于他脏。如金病在秋。水病在冬。反病在于本位之时。)脏气 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 不治。上应岁星。(脏气、水气也、化气、土气也。土胜则制水。是以脏气伏也。泉涌可衍。涸泽生鱼。湿淫太过也。风 雨大至。木气来复也。土崩溃。鳞见于陆。土败而水泛也。腹满、溏泄、肠鸣。脾土之虚证也。太溪、肾脉也。反下甚 而太溪绝者。土败而水反下甚也。水泛甚则肾气绝矣。上应岁星倍明木反胜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 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 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则肝木受病矣。两胁下少腹痛。肝病也。肝开窍于目。故目痛 疡。肝虚。则耳无所闻也。脏 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体重者。肃杀而甚。无生动之气也。烦 冤者。肝气逆而不舒也。本经曰。肾虚、脾虚、肝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玉机真脏论曰。肝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
下则两胁支满。太白、金星也。金气胜。故上应太白增光。金运太过。诸庚岁也。张玉师曰。上节之两胁下少腹痛。
病肝脏之气也。下节复言两胁满。且痛引少腹者。病肝脏之经脉也。盖运气与脏气相合。是以太过不及之气。先病脏气。
而后及于经脉。与四时所感风寒暑湿之邪。先从皮毛而入于经脉。从经脉而入于脏腑者之不同也。)甚则喘咳逆气。肩 背痛。尻阴股膝髀 足皆病。上应荧惑星。(肃杀太甚。则金气自虚。而火气来复也。喘咳逆气。肺病也。肺俞在肩背。
故肩背痛。尻阴股膝髀 皆病者。金气虚而下及于所生之水脏也。夫金淫太过。则反虚其本位。金虚不能生水。则火无 所畏。而得以复之矣。故上应荧惑增光。)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 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 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收气、金气也。生气、木气也。收气峻利。而生气下伏。是以草木敛而苍干凋落矣。
暴痛 胁。不可反侧者。肝胆病也。肝脉贯肺中。故咳逆甚。肝主藏血。故血溢也。太冲、肝之俞脉也。金气强甚。上 应太白增光。按上节之所谓燥气流行。民病两岁下少腹痛者。谓岁运之太过于岁半以下。故至夏而火气得以复之。此复 言收气峻。病反暴痛 胁者。复淫胜于岁半以下也。秋冬乃金水当令之时。故至太冲脉绝。五运之气同义。张玉师曰。
岁木太过。无金气之复。则曰生气独治。谓独主其一岁也。在岁金太过。至秋而复胜。故曰收气峻。在秋冬之时。春阳 之生气已下。故曰生气下。句法字法。各有不同。俱宜着眼。)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
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水运太过。寒气流行。故邪害心火。寒气上乘。迫其火气外炎。
故身热心烦心悸者。水气上凌于心也。躁者。火气不交于阴也。阴气寒甚。故厥逆于上。上下中寒者。三焦之火衰也。
心神不宁。故谵妄也。寒主冬令。此岁气流行。故寒气早至。辰星、水星也。水气太甚。故上应辰星倍明。岁水太过。
诸丙岁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此水淫甚而自伤。所谓满招损也。
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盖水邪泛溢。土不能制之。则腹大胫肿。水气上逆。则喘咳也。
太阳之气。生于水中而主于肤表。水泛则源竭。太阳之气。无从资生。表阳虚。故汗出憎风也。大雨至。埃雾朦郁。水 淫而土气复也。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埃雾朦郁者。土之湿气上蒸也。土气复。故上应镇星倍 明。)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满腹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上临太阳者。寒水司天之气。加临于上。乃丙辰丙戌二岁。即天符岁也。寒水交盛。是以雨冰雪霜不时降。冰雪者。
寒水之变易也。雨水下降。则土湿而物变。民病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者。皆水泛土败之证也。脾土不能转输其津液。
故渴。湿气冒明。故妄冒也。神门、心脉也。水气甚强。故上应荧惑失色。辰星倍明。)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 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着。柔萎苍干。上应太白星。(岁气 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以主岁之木运不及。则金之燥气大行。木之生气失时而应。是以草木晚荣。辟、刑也。
着、着也。肃杀之气太甚。故虽坚刚之木。亦受其刑伤。而柔萎者则苍干矣。金气反胜。故上应太白增光。木运不及。
六丁岁也。)民病中清 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