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也。九日者。病久而外内交争也。)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
出也。(此言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当自大汗而病已也。胜日、谓本气胜旺之日。如肝之甲乙。心之丙丁。)诸治热病。
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诸热者。谓表之三阳。里之五脏。外内之热交争也。饮之寒
水。里之使寒也。寒衣寒处。表之使寒也。以刺取之。必俟其身寒而后止。)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
太阴。(此言外因之热。病在三阳者。各有刺取之法也。先胸胁痛者。病发于少阳也。足少阳主筋。热甚则筋急。故手足
躁扰。灵枢经曰。热病手足躁。取之筋间。故当刺足少阳。以泻阳分之热。补足太阴。以御外入之邪。盖邪在少阳。三
阳为昼。太阴当受邪也。)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病甚者。阳热甚而及于内也。水热穴论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
阳之热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
云门、 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
之左右也。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伯曰。夫寒甚则生热也。此言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甚于表阳。而入
于内者。当为五十九刺也。又按。孔穴圆经无 骨穴。有肩 穴。又腰俞穴。一名髓空。)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
太阴而汗出止。(身半以上。手太阴阳明皆主之。热病始于手臂者。病在上而发于阳也。故当刺手阳明太阴。手太阴之主
表也。)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始于头首者。太阳之为病也。刺项者。刺风池风府也。太阳为诸阳主气。
其脉连于风府。故刺之而汗出乃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热病始于足胫者。
发于阳而始于下也。故当刺足阳明以取汗。)热病身先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此病发于阴
而为热病者。当取足少阴也。肾主骨而为生气之原。气伤故身重。肾开窍于耳。故耳聋。少阴病但欲寐。故好瞑也。病
甚者。亦当为五十九刺。灵枢热病篇曰。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盖足少阴主骨。
故取之骨也。五十九刺骨者。取骨空之穴也。夫少阳少阴主枢。热在少阳者。可入于里阴。热在少阴者。可枢转而外出。
故在阴分阳分之病甚者。皆当为五十九刺也。张兆璜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少阴之上。热气治之。故病在少阳少阴。
而皆为热甚。)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此言少阴少阳之二气相通也。夫阴阳出入。皆从枢转。热病
先眩冒而热。病发于少阳也。胸胁满。将入于里阴矣。故当刺足少阴少阳。从枢转而外出。按以上三节。用十六先字。
盖言有先于内者。有先于外者。有先从气分者。有先见于色者。皆当先治之。勿使其外内之交争也。张兆璜曰。首节
论热甚于少阳。上节论热甚于少阴。此论少阴与少阳相合。盖君火与相火之相合也。)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
未交日。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此言外病六气之热。内有五脏之热。始在气分。而未
及于经荣者。当急取汗而解。勿使外内相交。而成不救也。伤寒论曰。太阳之为病。脉浮。见太阳之脉者。乃六气之病。
始在太阳之表阳。此外因之热病也。荣、华也。谓赤色之荣于颧颊之间。乃五脏之热。始病气而见于色。此内因之热病
也。曰骨者。谓尚在内而隐见于皮肤之间。当此之时。五脏之荣色。尚未与表阳之气相交。表阳之热。尚未与五脏之荣
气相交。故良工曰。病在太阳者。可从表汗而解。热在五脏者。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今且得汗。是
可待时而已矣。若不急从汗解。则太阳之热。与脏热相交。而太阳与厥阴之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矣。按此节与玉机
真藏论之所谓传化。有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之义相同。盖表阳之邪。始病太阳。六
气相传。移皆有次。不以次入者。因五志内伤。而五脏内热。太阳之脉与厥阴脉争见者。是太阳之热。与肝热相交矣。
盖太阳为阳之始。厥阴为阴之终。举太阳与厥阴交争。是表阳之邪。不以次入。而与五脏之热。随所乘传。阳脉与阴脉
争见者。皆为死证。故不必备言五脏也。当知表阳之热。先气而经。经而脏。五脏之热。亦先从气而经。内而外也。外
内之热。交出于阳分者生。重逆于阴脏者死。首节论内热与外热交争。此论外热与内热交争。)其热内连肾。少阳之脉色
也。(此言表阳之热。与脏热交争。不以次入。惟少阳与肾脉相连耳。本输篇曰。少阳属肾。盖少阳之气。发原于肾。故
热病内连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