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故先从手少阴而至于足少阴。王氏曰。火墓于戌。)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冰复
者。一阳初复也。地气合者。地出之阳。复归于地。而与阴合也。肾主冬藏之气。故人气在肾。)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
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此言五脏之气。外循于皮肤络脉分肉而环转也。夫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
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度人脉者。言人之脉气。从奇恒之势。而有阴阳顺逆也。度脏者。度五脏之气。从内膈而外
出。不可逆刺以伤其脏也。度肉度筋度俞者。度五脏之气。外循于分肉俞络之间。各有浅深。而四时之刺法不同也。度
阴阳气尽者。言五脏之气。合于三阴三阳。而各有经终也。散俞、络脉之俞穴也。分理、分肉之腠理也。盖春气生升于
外。故当于散俞溪谷之间而浅刺之。血出则脉气通而病止矣。如逆之甚者。深取之而传导其气。轻者不待传气而即环转
矣。夫经俞络脉溪谷。各有三百六十五穴。皆脏腑之气所游行。是以四时之刺。或在皮肤。或在俞穴也。针经曰。刺之
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
道毕矣。是以四时之刺。必候其气至之所在而刺之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络俞者。孙络之
俞。见于皮肤之间。盖夏气浮长于外。而更宜浅刺者也。若尽传其气。则反闭其环转之机。而痛病于下矣。盖言经随气
转。夏时之气。浮越于外。气至即止。而不宜太过。此反结上文之义也。伤寒论曰。脏腑相连。其痛必下。言经气逆于
上。病必痛于下。谓其经络上下之相通也。)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刺逆从论曰。秋气在皮肤。盖七月
八月。人气在肺。而肺主皮毛。是以或上或下。皆宜刺皮肤。循于肉理。神气变转而脉即循行矣。神者。五脏之神。即
转而不回之神气也。)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俞窍。诸俞之穴窍。更深于散俞。而近于筋骨者也。分
理者。分肉之腠理。乃溪谷之会。溪谷属骨。而外连于皮肤。是以春刺分理者。外连皮肤之腠理也。冬刺俞窍于分理者。
近筋骨之腠理也。盖冬气闭藏。而宜于深刺也。直下者。循经而下针。欲深而留之也。散下者。循络而下针。言病之轻
者。不必太深也。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藏之所宜也。)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此总结上文。
而言四时之刺法。各有浅深之所在也。)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厥阴
心主主脉。无故而损之。故脉乱。血气外溢。故令人气微也。少阳主骨。厥阴不从标本。从少阳中见之化。故入淫骨髓
也。病不在夏分。故病不能愈。肝气仍逆。故令人不嗜食。肝主春生之气。故又且少气也。)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
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脏真高于肺。主行荣卫阴阳者也。荣卫气血。所以濡筋骨。利关节。病在肝而反伤
其肺。是以筋挛。血气环逆。故令人气逆而转为咳嗽也。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肝藏魂。魂魄不安。故使人邪哭也。)
春刺冬分。邪气着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春主生升。冬主闭藏。春刺冬分。反导其血气内着。故令人腹胀。
肝主语。故又且欲言语也。病不愈者。言四时所主之脏病不愈。又且者。言不惟病不愈而又有此证也。)夏刺春分。病不
愈。令人懈惰。(三月四月。人气在脾。脾病不愈。故令人懈惰。)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
之。(五月六月。人气在心主包络。心主言。心主不能代君行令。故心中欲无言。经曰。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
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搏。故恐也。夏刺秋分。则阳气入而与阴相搏。故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
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经曰。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盖夏月阳气外张。而反逆归于
冬分。故不惟病不愈。而更令人少气善怒也。)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主下降。刺春
分。是反导其血气上行。故令人惕然欲有所为。四时刺逆从论曰。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夏分。病不已。
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气在皮肤气分。刺夏分之络脉。则气不外行。故令人益嗜卧。肺藏魄。经云。魂魄飞扬。使
人卧不安而喜梦。)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冬主闭藏。而反伤之。则血气内散。故令人寒栗也。)冬刺春分。
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春令所以泄冬藏之气也。人卧则气归于阴。而反泄之。故令人欲卧不能眠。气行
于阳则目张。行于阴则目瞑。眠有所见者。目不得瞑也。)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