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吐 鲜虾汤生葱汤发吐。
肺主涕 皂角末搐鼻取嚏。
肾主泄 虾汤笋汤发泻。



<目录>卷四

<篇名>子初发表主方

属性:防风。荆芥。苏叶。薄荷。前胡。桔梗。干葛。蝉蜕。连翘。谷芽。甘草。葱白七个。灯心
一丸。
见点一日方
升麻。葛根。荆芥。防风。前胡。薄荷。桔梗。甘草。蝉蜕。粘子。连翘。谷芽。灯心一丸
。见点之日。 子隐于皮肤之际。当用麻黄。舌胎白。有口气。断用生石膏以清胃火。

子自然透出。切不可因石膏寒胃而不用。若见舌胎白。反以为寒胃而不能放胆用石膏。胃
火不能清。不但 子出不快。当时就有鼻扇。胸满。气粗之患。日后又有牙疳。口烂。目痛
。目赤之害。总以胃火不清。上炽于口牙。牙为胃所属也。又上炽于目。胃脉起于目内 。
故胃火寻到本经来也。夫富贵之家多食肥甘。一见舌胎白。有口气。须重用石膏。若贫贱之
家。不吃甘甜之物。胃火到牙。牙不受。到目。目不受。胃火无从发泄。直上至于头顶。红
肿高起寸许。或医月余不效。仍宜大用石膏。合荆芥。防风。清火败毒药。再加鹿角屑。盖
鹿之所运者在角。直至巅顶。故用之而效。
见点一二日方
干葛。前胡。荆芥。防风。薄荷。桔梗。蝉蜕。粘子。连翘。甘草。谷芽。灯心一丸。

子不透。仍用升麻。隐于皮肤。可用麻黄。点子焦紫干枯。当用黄连。羚羊角。葶苈子。马
兜铃。有痰火。用花粉。杏仁。
见点二三日方。
干葛。荆芥。防风。前胡。桔梗。蝉蜕。粘子。元参。知母。山楂。枳壳。黄芩。麦芽。嗽加枇
杷叶。去毛蜜炙。舌白有口气。用生石膏。加炒糯米。盖石膏寒胃。糯米温胃。用以相救。
又有用石膏兼用升麻。取其升阳以发散之。舌尖红。用黄连。栀子。有食。用枳实。萝卜子
。有痰。用川贝。花粉。杏仁。气粗用苏子。
见点三四日方
前胡荆芥。防风。根生。元参。知母。石斛。山楂。枳壳。黄芩。麦冬。桑皮,杏仁。见症
加减如前法。
见点五六七日方。
昔人出 子。一日子午两潮。三日已消。不必服药。近今或五六七日不消。身壮热竟似发斑
伤寒。一火毒未净。一表里未清。用荆芥。防风。薄荷。黄连。知母。元参。生地。连翘。
山楂。枳壳。栀子。见症加减如前法。



<目录>卷四

<篇名>子消后方

属性:( 前以发散出透为主消后以滋阴清胃为主)
生地。骨皮。甘草。麦冬。桑皮。杏仁。荆芥。山楂。枳壳。川贝。知母。石膏。米仁
。元参。有痰用北沙参。白芥子。有食。用萝卜子。见症加减如前法。 前不易 后更难。一
因前胃火不清。以致牙疳臭烂。一因肺火不清。移热大肠。变成泄痢。泄痢初起。急用
大黄以泻其毒。若大黄难用。用黄芩黄连以清其火。牙疳者。急用石膏。目红赤者。须用大黄
以泻之。目痛者。须用石膏。黄连。
后重感风寒者。仍用表散。 后阴虚发热者。仍用滋阴养血药。当归。白芍。可用。 后食积不清仍用消导药
后小儿乳疳难治。只有五谷虫一法。可救万中之一。 后余毒。仍用清凉化毒药。 后痰壅气喘。仍用化痰清肺药 后
忽然心胸绞痛。还是元气虚弱。曾受疫疠
参白术不用。然真虚者用之而效。 子以养阴为主。故肉桂不用。然真寒者亦可用之。麻黄一味。服之过多。肺中燥极。
渴不可止。惟用梨汁敛之可止。凡眼中有星。以三白草根
最难治也。用青大麦草衬于
亦可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