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作劳,故下体疼痛尤甚,用羌活〔二钱五分。〕祛太阳之邪,干葛〔三钱。〕竹叶〔一百片。〕
石膏〔一两五钱。〕知母〔三钱五分。〕麦冬〔八钱。〕解阳明之热,栝蒌实〔半枚。〕枳实 桔便〔
各一钱。〕疏利胸膈之留邪,服四剂遂愈。
十五 一妇产后饮食不节,复感风寒,遂致发热谵语,喘咳气逆,恶露绝不至,势甚急迫,仲淳
云∶此症具系外来客邪,尚属可救,设正气虚脱现诸症者,必无幸矣!何以见之,以脉气浮大有力故也。
用大剂疏风消食之药,二剂便霍然。先是有用白术、归、芎等补药,几为所误。
十六 一人患伤寒,第二日头痛发热,正在太阳,士材曰∶方今正月,天令犹寒,服以麻黄汤热饮
之,得汗如雨,密复半日,易被,神已爽矣。至晚索粥,家人不与。士材曰∶邪已解矣,必不传里,食
粥何妨。至明日果愈。不以麻黄汗之,病变深重,非半月不安也。
十七 一人春月病温,嘉言见其头重着枕,身重着席,不能转侧,气止一丝,不能言语,畏闻响
声。此以冬不藏精,体虚不能任病耳。乃于表汗药中,用人参七分,服后汗出势减。次日,又于和解药
中,加人参一钱,即大便一次。谓曰∶此症表已解矣,里已和矣,今后缓调即愈。
十八 一人伤寒,六、七日身热目赤,索水到前,复置不饮,异常烦躁,将门牖洞开,身卧
地上,展转不快,更求入井。医欲与承气汤服之。嘉言诊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谓曰∶此用
人参、附子、干姜之症,奈何认为下症耶?医曰∶身热目赤,有余之邪,躁急若此,再以人参、
姜、附之剂,逾垣上屋矣!嘉言曰∶阳欲暴脱,外显假热,内有真寒,以姜、附投之,尚恐不胜其
任,况用纯阴之药,重劫其阳乎?观其得水不欲咽,情已大露,岂水尚不欲咽,而反可咽硝、黄
乎?天气燠蒸,必有大雨,此症顷刻大汗一身,不可救矣!惟用姜、附,所谓补中有发,可以散邪退
热,一举两得,至稳至当之法,何可致疑。乃以人参三钱,姜、附、甘草各二钱,煎成冷服。服后
寒战,戛齿有声,以重绵和头复之,缩手不肯与诊,阳微之状始着。又与前药一齐,微汗热退而安。
〔按传经伤寒,谓之热病者,盖风寒初客皮毛。即毛孔闭,平素有火之人,阳气为风寒所闭,不得外
泄而生热,非风寒能变热也。但是因风寒而生热,所以有风化为热,阳郁为热之说。故仲景以风寒之
邪为热邪,热邪传里,必由皮毛经络而肌肉,而脏腑,积久愈热,决无忽反变寒之理,故直谓之热病。然
人禀赋有偏阴偏阳之不同,如太阴之人,虽暑月不离复衣,食饮稍凉,便腹痛泄泻,其平日阳气衰微
不振,阴寒久已用事,一旦感召风寒,斩关直入阴经,寒复加寒,阴盛于内,则逼阳于外,故有阴极似阳
之症。但此种偏阴之人,假阳之症,乃千百难逢一、二。附
录兹案,欲使学人临症,当知内经所云无者求之也,〕
十九 一妇,患热入血室,发狂欲杀人,医以伤寒治之。仲淳曰∶误矣,令先饮童便,继与
凉血,行血,安心神药,遂定。
二十 一人伤寒,热解后,复下血不止,以痢药投之,更甚。仲淳云∶此伤寒失汗之余症也。
用地榆、麦冬、知母、竹叶以代仲景诸血症药,遂愈。
二十一 一人患伤寒愈,愈而复,复而愈,愈而再复,不知其几。面色黄白,六脉微弱,大便
不通,胸中不快,亦不思食。仲淳曰∶胸中不快,虚而气壅,非实邪也。不大便者,久病津液枯,气弱
不能送也。投以人参五钱,麦冬两许,枳壳八钱,尽剂而愈。
二十二 崇明蒋中尊,病伤寒临危,求肉汁淘饭半碗,食毕,大叫一声而逝。人问其故,嘉言曰∶
今人外感病,兼内伤者多,用药解全用分别。如七分外感,三分内伤,则治外感药中,宜用缓剂小剂,
及姜、枣和中为引,庶无大动正气汗血等累。若七分内伤,三分外感,则用药全以内伤为主,但加入透
表药一味,而热服以助药势,则外感自散。盖以内伤之人,才有些微外感,实时发病,不似壮盛之
人,必所感深重,其病乃发也。蒋中尊者,向曾见其满面油光,已知其精神外用,非永寿之人也。人惟
歉然不足,方有
余地、可以应世,可以当病。若夫神采外扬,中之所存,宁复有几耶?近闻其宦情与声色交浓,宵征
海面,冒蜃烟蛟雾之气,尚犯比目之戒,则其病纯是内伤,而外感不过受雾露之气耳。雾露之邪,其
中人也,但入气厘清道,原不传经,故非发表攻里所能驱,惟培元气,浓谷气,则邪不驱而自出。设以
其头晕发热,认为太阳之症,误表其汗,则内伤必转增,而危殆在所必至矣。且内伤之人,一饱一饥,
早已生患,又误以为伤寒,而绝其食,已虚益虚,致腹中馁惫,求救于食,食入大叫一声者,肠断而死
也。此理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