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70-青囊秘诀-第5页

钱) 桔梗(一钱)
生地(五钱) 天花粉(五钱) 麦冬(五钱) 玄参(二钱) 天冬(一钱)
水煎服,连服十剂愈。
\x秘诀∶\x 起痿延生款五分,百部白薇山豆根,
甘桔一钱生地粉,麦冬五钱二玄参,
天冬一钱劳伤去,连服十剂渐回春。
世有膏粱子弟,多食浓浓气味,燔炙煎炒之物,时时吞嚼,或美酝香醪,乘兴酣饮,逐至咽干舌燥,吐 痰吐血,喘息膈痛,不得安眠者,人以为肺经火热也,谁知是肺痿已成疮乎?夫肺为五脏之盖,最喜清气之熏 蒸,最恶燥气之炎逼。今所饮所食,尽为辛热之物,则五脏之中,全是一团火气。火性炎上,而肺金在上,安 得不受其害乎?肺既受刑,不能下生肾水,肾水无源,则肾益加燥,势必取资于肺金,而肺金又病,能不已虚 而益虚,已燥而益燥 乎?况各经纷纷来逼,火烈金燥,肺间生痈,必然之势也。治之法,化毒之中益以养肺,降火之中济以补肾,
庶几已成者可痊,未成者可散也。方用扶桑清肺散∶ 金银花(一两) 熟地(一两) 阿胶(三钱) 桑叶(五钱) 紫菀(二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贝母(三钱) 百合(三钱) 杏仁(十枚) 款冬花(一钱) 犀角末(五分)
水煎服,调犀角末服,数剂可奏功也。此方肺肾同治,全不降火。盖五脏之火,因饮食而旺,乃虚火上升 而非实火也。故补其肾而肺气坚,肾水足而虚火息矣。况补中带散,则补非呆补,而火毒更易解也。
\x秘诀∶\x 肺痿扶桑清肺散,银熟一两阿胶三,
桑叶五钱菀草二,参贝百合用三钱,
杏仁十枚款钱重,犀角五分冲服安。
方用银花甘桔汤亦效∶ 丹皮(一两) 金银花(一两) 生地(一两) 玄参(一两) 甘草(三钱) 桔梗(三钱) 贝母(三钱)
水煎服,四剂痛减,再用减半药料,服数剂而痛乃止。
\x秘诀∶\x 银花甘桔丹皮金,生地一两与玄参,
甘桔贝母三钱服,四剂减半再留心。
<目录>上卷<篇名>无名肿毒论属性:人有头面无端,忽然生小疮甚痒,第二日即头重如山,第三日即面目青紫,人多不知此症,乃至险至危,
若不急救,数日内必然一身发青而死。但青不至胸者,尚可治疗。因其人素服房中热药,热极而变为毒也。
……结于阴之部而成痈,结于阳之部而成毒。出于头面者,乃阳之部位也,较之生于阴之部位者,更为可畏,
非多用化毒之药,安能起死回生者哉?方用回生丹∶ 金银花(八两) 甘草(五钱) 玄参(三两) 蒲公英(三两) 天花粉(三钱) 川芎(一两)
水煎服,一剂而头轻,青紫之色淡矣。再服一剂青紫之色尽消而疮亦愈,不必三剂也。此方犯毒而不耗 气,败毒而不损阴,所以建功甚奇也。此毒原系水亏之极,而泻毒之药,无不有损于阴阳。惟金银花攻补兼 妙,故用以为君,若少用其味单而力薄,多用则味重而力浓,又加玄参以去火,甘草以泻毒,蒲公英以清热,
天花粉以消痰,川芎以散结,自然相助而奏效也。
\x秘诀∶\x 无名肿毒回生丹,银花八两草五钱,
玄参蒲公三两整,花粉三钱芎两添,
一剂肿毒尽消去,二剂痊愈效如仙。
方用花锦散亦效∶ 锦地罗(八两) 金银花(八钱) 当归(二钱) 天花粉(五钱) 甘草(五钱)
水煎服,一剂效,再续服。
\x秘诀∶\x 花锦散用锦地罗,银八二当粉五挪,
五钱同粉有甘草,一剂回生效无讹。
人有无名肿毒,生于思虑不到之处,而情势凶恶,有生死之关,皆可以无名肿毒名之,不必分上中下也。
前条止言头面,而在身之左右前后,与手足四肢尚未言也。不知得其治法,无不可以通治;不得其法,不可妄 治;失其治法,则害大矣。然在上者不可以治中,在中者不可以治下,在下者不可以上中也。大约上中下之生 毒,多起于淫欲无度之人,加之以气怒忧愤,火乘其隙而蕴,故一发而不可制。所以言无名肿毒者,尽阴症而 绝无阳症也。然则治法,宜用解阴毒之药矣。惟是解阴毒之药,多半消烁真阴,因虚而结毒,复因解毒而亏阴,
宁有阴乎?世之患是症者,往往不救,职是故也。余得异人之传,仍于补阴之中而行其散郁之法,少佐解毒之 品而微助其引经之味,是以多收奇功。余不敢秘,传之书册,以救万世之人也。方用黑虎汤∶ 玄参(一斤) 甘草(一两) 柴胡(三钱)
三味煎汤,十碗为善。若头面肿毒者,加川芎一两、
附子二钱;生于身前后左右者,加当归一两、菊花一两、附子三分;生于手足四肢者,加白术二两、茯苓二两、
附子五分。入药汤中,再煎汁取三碗,二日服完。未破者立消,已破者生肌,不必二剂也。此方名黑虎汤,言 恶毒得之尽散也。玄参能退浮游之火,得甘草之助,能解其迅速之威;得柴胡之辅,能舒其郁结之气。且又各 有引经之味,引至结毒之处,大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