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63-陆地仙经-第3页

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合辟往来见之鼻息,故曰氤氲开辟,
其妙无穷。凡人胎中随母呼吸,气足受生,一点元阳聚于脐下,而上通于鼻,是云呼吸。
呼吸者,气之最先者也。气之在人身,有八百十丈,经络相缠,靡刻不运。朱紫阳曰∶天 地间只是一气。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只是一呼吸,大则为天地一岁之呼吸,小则为 人身一息之呼吸。天地人身万物、精气神合聚,去所不过呼吸两字,然则入道者安得不 于此处下手也?古真人多言服气,是以有闭息至十至百至千者,世人不知其窍,亦 效之。岂知闭息者,先吸多呼少,渐有吸无呼,后并呼吸俱无。故有一坐数日,一睡数年,
即千百年犹是也,此已至仙之化境也。初学人不可效,何也?盖闭息之功,妙在不动心,
若忍住不出则心气阻抑,神先嚣矣。已动之心而复阻其息,内气既乱,必招之疾。人心上 千头万绪便是千生万死。无生子仙师开示由外入内之功∶由外者,由鼻息入也。吞液以来,
将诀⊙顿在心上,数息一百以调和气息,然后将前所顿在心上之诀⊙取出,安在两鼻孔内,
每一吸有五诀⊙,绵绵而进,至于呼则听其自出。行之纯熟,此时之心但能领略惟是皈依道 诀,自无暇作别想,不收心而心自收。其妙在顿,初犹知有五进,已觉气脉和畅,及至融贯 ,竟似不出,渐至不知有进,并不知有诀,乃是合外于内,而内之莹然者出焉。五数,且二 五,渐至三五、四五、五五,自然而进,毫无勉强。有从此得忘者,是云坐忘,静极则忘,
道根乃生;有从此得睡者,是云坐睡,精气不倒,魂魄乃灵。忽然有气自丹田起,涌至喉间 为橐,渐至泥丸,气冲下为龠。橐龠既见,其声如雷,是云内呼吸。内呼吸已至,便不用鼻 息,并无暇用诀。以由外入者,以外呼吸触取内呼吸,今内呼吸已至,则外者可废矣。世人 无一事不用心,自用诀顿心,此如炉中火焰正飞,忽以一物顿于其上,焰自不起,而火之力 皆为所顿之物之所用。顿心亦犹是,其以五数送入,如有声者,即以鼻为口;其以五数轮转 ,悉能照者,即以鼻为心。心死而神生,譬之汞然。汞之体无刻不动,有法以死之,汞死 而宝成。此数在身为五官,在天为五行。儒体天之教,而以五伦治天下;佛出天之外,而空五 蕴见吾心。不观之易数乎?一三五七九,阳数也,天数五五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阴数也,
地数六五得三十。天地之数,合五十有五。盖以 干二五成十者,一九合也,坤二五成十者,四六合也;巽兑二五成十者,二八合也;震艮 二五成十者,三七合也;离单得五,坎二五成十,坎离无偶。总之五十有五,不离五数 也。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大易衍五,天地之数,咸备人身。五官在父母胎中,官官皆⊙象。
今诀以一⊙还一⊙,每一吸还五官,原自⊙之数而还之,既久仍自归一,如大易五数之相生是为真 息。故曰∶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息玄达本禅之机。古诗曰∶谛观三教圣人书 ,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劳力。其归一者,一水也,道水一也。水 之数原是五数,观之土德一气,火德三气,金德七气,木德九气,而水德五气,其数皆以单 行,要不外二五成十之数。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杳兮冥兮,此何物也?⊙也。⊙内取真汞,⊙内采真阳。炉何在?太极 是也;丹母何在?清净是也∶龙虎鄞鄂何在?无所为而为,不期然而然是也。行住坐卧皆可见 此⊙。行之时,形动神凝,住之时,休静神照;坐之时,心死神生;卧之时,气精神一,是之谓 真息。
鼻气之入,止一寸二分而即出,出一尺二寸而未尽。人身之气,大抵入数少出数多,此 其验也。诀之妙,只取其入而非苦于入,其入也,悠焉长焉。五进,非真以五吸而进也,绵绵 耳;出,亦非听其出而不之照也,出乃所以入耳。曷为其然?假如入数止一寸二分而即出,则虽 有五入,而未能达于重楼,直至一出乃得下降,恍有一股暖气自喉引至脐下,此时之心,领略出 之妙胜于领略入之妙,是出非出也,出乃所以入也。
<目录>〔附二〕茹穹子入道始终<篇名>得手属性:由外者,取天地之气也,外呼吸也,以外取内,橐龠已到,喜怒哀乐见未发矣,风火雷电云 见已发矣。橐龠升降,肢体动荡,无为而为,不期然而然。此时鼻内竟无呼吸,所谓内呼吸也。
人既得此,其乐无比,其喜无极,其变百出,一年来亦尽受用矣。然得手以后,大通原无可喜 ,虽已得手,有未得者,有得之更无穷者,喜乐之念亦隔碍念也。
\x由内入内之功\x(此功第二年)
得手所喜,在内呼吸,然犹有出入,在由内者,无出入而有上下。盖天地之所以长久,惟中 气不息。人秉中气以生,因有官骸魂魄是为命。有生以后,能不失中气,以合于天地之中气,是 为理。在开关时,此理入于脏腑肢窍而得极乐。为理与欲战,欲不能胜理,久之而理着,又久之 而理融。虽曰心死神生,然死者妄也,妄死而真生,真即为理。理即为神,既得真心,则万化从 心,心忘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