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阳明脉之交会。治头偏痛,目视物不明。
今附∶治微风眼睑 动不止,风泪出。针入三分,禁不可灸。
2.客主人∶二穴,一名上关。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动脉宛宛中,足阳明、少阳之会。治唇吻 强,耳聋,螈 ,口沫出,目眩,牙车不开,口噤,嚼食鸣,偏风,口眼 斜,耳中状如蝉声。可灸七壮,艾 炷不用大,箸头作炷。若针必须侧卧,张口取之乃得,禁不可针深。问曰∶何以不得针深?岐伯 曰∶上关若刺深,令人欠而不得KT ,下关不得久留,针即KT 而不得欠,牙关急。是故上关不得刺深,
下关不得久留针也。
3.下关∶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即闭,足阳明、少阳之会。疗 耳有脓 汁出,偏风口目 ,牙关脱臼。其穴侧卧,闭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禁不可灸。
牙龈肿处,张口以三棱针出脓血,多含盐汤即不畏风,慎如前法。
4.和 ∶二穴在耳前锐发下横动脉,手少阳脉气所发。治 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嘈嘈,颔颊肿。针入七分,可灸三壮。
5.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耳聋,耳中状 如蝉声,通耳食,牙车脱臼相离一二寸。其穴侧卧张口取之,针入七分,留三呼,得气 即泻,不须补。灸亦良,日可灸五壮至二七壮止,十日后根据前报灸之即愈。忌食动风、生冷、猪、鱼物等。
6。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治耳有脓汁出,生疮,HT (都礼切,)耳 ,耳鸣,耳如蝉声,
重听无所闻,齿龋。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7.听宫∶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阳、太阳三脉 之会。治耳聋如物填塞无所闻,耳中嘈嘈,心腹满,臂痛,失声。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8.颊车∶二穴在耳下曲颊端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治牙关 不开,口噤不语,失喑,牙车疼痛,颔颊肿,颈强不得回顾。其穴侧卧开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
灸亦良,日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止,炷如大麦,慎如常法。
<目录>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篇名>(一)肩膊部属性:(左右凡二十六穴)
1.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陷中者是。一名膊井,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间,两手不得向头,或因扑伤腰髋 疼,香港脚上攻。《甲乙经》云∶只可针入五分,此膊井足阳明之会,乃连入五脏气。若刺深,则令人闷到不 识人。即速须三里下气,先补不泻,须臾平复如故。凡针肩井,皆以三里下其气。若 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灸七壮。
2.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央,手少阳、阳维之会。治肩肘痛引颈项急,寒热,缺 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3.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手阳明、跷脉之会。治背膊痛,胸中有瘀血,肩 臂不得屈伸而痛。灸五壮,针入一寸。
4. 会∶二穴,一名 。肩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治项瘿气瘤,臂痛不能举,气 肿痛。针入七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七壮。
5.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手阳 明、跷脉之会。疗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细无力,筋骨酸疼。可 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
当灸,不畏细也。刺即泄肩臂热气。唐库狄钦若患风痹,手臂不得伸引,诸医莫能愈。甄权针肩 二穴,
令将弓箭向垛射之,如故。
6.肩 ∶二穴在肩端 上陷中,举臂取之。治肩重不可举臂肘。可灸三壮,针入七分。
7.肩贞∶二穴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治风痹,手臂不举,肩中热痛。针入五分。
8. ∶二穴在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手足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治寒热,肩肿引胛 中痛,臂酸无力。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9.天宗∶二穴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治 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可灸三壮,针入五分,留六呼。
10.秉风∶二穴在肩上小 后,举臂有空,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之会。治肩痛不能举。可灸五 壮,针入五分。
11.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治肩痛,周 痹,气注,肩膊拘急疼闷。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12.肩外 ∶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治肩胛痛热而寒至肘。可灸三壮,针入六分。
13.肩中 ∶二穴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治寒热,目视 不明,咳嗽上气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十壮。
<目录>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篇名>(二)背部中行属性:(凡一十三穴)
1.大 ∶一穴,一本作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