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针即《灵·官针》篇浮刺之法。摄按散气,即《素问·离合真邪论》扪而循之等法。此取之以为刺 阴、刺阳之道,亦简当可法。
七十二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 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 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
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六十九难以别经为子母,此又以一经子母,义各殊而理极精。
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
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其肝、心、脾、肺、肾,
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 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 妙,在于秋毫者也。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 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 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
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得平木也。
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六十九难∶虚则补母,实则泻子。今实则泻子补母,虚则反补其子,未详何故。
七十六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 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 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 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金匮要略》首篇云上工治未病节,与此正合,而不见于《灵》、《素》两 经。想仲景即引越人所说,而越人又另有所本也。
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
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 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呼吸出纳为补泻之法,即《素问·离合真邪论》所云是也。越人以为补泻之 法,不止于死,故以信左信右之说发挥之。
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 若无。何谓也?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 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 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内经》针法,候其气之呼吸出入,及针锋之所向,以为补泻,是皆以一穴之顺逆为迎随。此则以针 本经来处之穴,为迎为泻,针去处之穴,为随为补,是以本穴之前后穴为迎随矣。义相近而法各殊。
八十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 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此节内如字皆读作而字,其义自明。
八十一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然∶ 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 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目录><篇名>三、骨度尺寸图说属性:\r仰人骨度部位图\p06-d26a1.bmp\r \r伏人骨度部位图\p06-d26a2.bmp\r <目录>三、骨度尺寸图说<篇名>(一)周身骨部名目属性:巅,(顶巅也。)脑,(头中髓也。)囟,(音信,脑盖骨也。婴儿脑骨未合,软 而跳动之处,谓之囟门是也。)额颅,(颅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颜,(额上曰 颜。《说文》曰眉目之间也。) ,(音遏,鼻梁,亦名下极,即山根也。) ,(音 拙,目下为 。)颞 ,(颞,柔涉切。 间儒。耳前动处,盖即俗所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