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2-金匮翼-第33页

r>\x麦冬丸\x 消渴之人,愈与不愈,常须虑有大痈,以其内热而小便数故也。小便数 则津液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涩则营卫不行,营卫不行则热气留滞,必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 卒。当预备此药,除肠胃实热,兼服消渴方。
麦冬 茯苓 黄芩 石膏 玉竹(各八分) 人参 龙胆草(各六分) 升麻(四分) 枳实 (五分) 生姜 栝蒌根(各十分) 枸杞根 为末,蜜丸桐子大,茅根粟米汁下十丸,日二服。若渴则与后药。
栝蒌根 生姜 麦冬汁 芦根(各三升)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x冬瓜饮子\x 治消渴,能食,小便如脂麸片,日夜无度。
冬瓜一个,割开去穣,入黄连末十两,仍将顶盖好,热灰中煨熟,去皮细切,研烂,用 布取汁,每服一盏,日三夜二服。
\x葶苈丸\x 疗消渴成水病浮肿方。
甜葶苈(隔纸炒) 栝蒌根 杏仁(麸炒黄) 汉防己(各一两)
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茯苓汤下,日三。
\x白术散\x 治诸病烦渴,津液内耗,不问阴阳,皆可服之,大能止渴生津。
干葛(二两) 白术 人参 茯苓 炙草 藿香 木香(各一两)
为粗末,每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x猪肚丸\x 治消渴。
猪肚(一具,洗净) 黄连 白粱米(各五两) 花粉 茯神(各四两) 知母(三两) 麦冬 (二两)
上六味为末,内猪肚中缝密,置甑中蒸极烂,乘热入药臼中捣为丸。若硬加蜜丸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日二。
<目录>卷四\水病<篇名>风水属性:水为风激而上行也。其脉浮而洪,其症骨节疼痛,恶风,面目四肢皆肿,是宜驱散风气 为主,风去则水自下也。
\x麻黄附子汤\x 麻黄(三两) 甘草(一两) 附子(一枚)
水七升,先煎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此治风水挟寒之剂 。)
\x越婢汤\x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此治风水挟热之剂。)
\x香薷丸\x(《外台》)
干香薷(五十斤)
细锉,内釜中,以水淹之,出香薷上数寸,煮使气尽,去滓澄清,慢火煎令可丸,丸如 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三,稍加之,以小便利为度,无所忌。
\x薷术丸\x 干香薷(一斤) 白术(七两)
先将白术为末,后浓煎香薷汁和丸,如桐子大,饮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良。
\x五加皮散\x(《和剂》)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以上三方,并苦辛淡利之法。东垣云∶风水宜以辛散之,以苦泻之,以淡渗利之,使上 下分消其湿。
<目录>卷四\水病<篇名>皮水属性:从肺闭得之,盖肺主诸气而行水道,肺闭则水不下行而泛滥皮肤,状与风水相似,但不 恶风为异。
\x防己茯苓汤\x 防己 黄 桂枝(各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服。
\x崔氏疗大腹水肿,上气,小便赤涩,颈脉动,不得卧方\x 苦葶苈(五两,炒黑色) 杏仁(二两,炒令色黄) 大枣(四十枚,饭上蒸去皮核)
先捣葶苈一百杵,再另捣杏仁三百杵,总和枣膏捣烂,丸如枣核大,空心服八丸。日晚 食消,更服五丸,米饮下。三日后平旦服五丸,晚服三丸。
\x葶苈散\x(《圣济》) 治十种水气,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肿,气息喘急,眠卧不 安,小便渐涩,腹胀气闷,水不入口,命垂绝者。
椒目(微炒,三两) 猪苓 泽泻(四两) 牵牛 苦葶苈(炒,六两)
加姜、葱煎三钱,酒半盅冲服。良久吃葱白粥一碗,酒一盅,面东热服,百日消尽。
\x白前汤\x 白前(二两) 紫菀(二两) 半夏(五合) 泽漆根(三两)
水一斗,内药志水痕后,加水七升,微火煎令至痕边,去滓内药六种∶ 白术(二两) 吴茱萸(五合) 桂心(三两)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栝蒌(五合)
微火煎取三升,分三服,小盒饭利,或溏下,勿怪,气即降,肿即减。
\x海藻散\x 治男子妇人通身浮肿,喘闷不便。
海藻 大戟 大黄 续随子(去壳,各一两)
锉碎,好酒二盏,净碗内浸一宿,取出晒干,后用白牵牛(头末一两、)滑石(半两、)甘 遂 (麸炒黄,一两)青皮(去白、)橘红(各半两、)肉豆蔻(一个,)共前药一处为细末,每服二钱 ,平明淡茶清调下,至食时取下水二三行,肿减五六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肿消,忌盐 、鱼肉百日。小儿只用一钱,五岁以下用半钱,孕妇不可服。
<目录>卷四\水病<篇名>石水属性:从膀胱不利得之。四肢瘦,腹大肿,是其症也。王太仆云∶下焦为分注之所,气窒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