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 ,故巴蜀有火井焉,得水则炽,得火则熄,则桂附者,固治浮游相火正剂欤。
<目录>卷三\发热统论<篇名>痰积发热属性:积痰发热者,其脉弦滑,其证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令人憎 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
<目录>卷三\发热统论<篇名>瘀血作热属性:瘀血发热者,其脉涩,其人但漱水而不欲咽,两脚必厥冷,少腹必结急,是不可以寒治 ,不可以辛散,但通其血,则发热自止。
\x当归承气汤\x 当归 大黄(各四钱) 芒硝 甘草(各二钱)
上 咀,入姜煎。一方无芒硝,有芍药,名清凉饮子。
<目录>卷三\发热统论<篇名>骨蒸热属性:骨蒸热者,热伏于内,而气蒸于外也。其症肌热盗汗,黄瘦口臭,久而不愈,此骨髓伏 热,营卫不通之所致也,少男室女,多有此证。
\x麦煎散\x(方见虚劳门。)
\x柴胡梅连散\x 治骨蒸劳热,久而不愈,三服除根,其效如神。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胡黄连 当归 芍药(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一盏,乌梅一个,猪胆五匙,猪脊髓一条,韭根半钱,水一盅 ,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原方有前胡,无人参、黄芩、甘草、当归、芍药,余盖从柴胡 饮子增入,以备补虚泻热之用。去前胡者,不欲重散也。
<目录>卷三\发热统论<篇名>食积酒毒发热属性:食积者,当暮发热,恶闻食臭,时时嗳腐,其脉滑或实,《活人》所谓伤食令人头痛脉 数发热,但左手人迎脉平和,身不疼是也。酒毒者,脉数溺赤,经云∶酒气与谷气相搏,热盛于 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是也。
\x加味越鞠丸\x 苍术 神曲 香附 黑山栀 抚芎 针砂 山楂 上为末,糊丸。
\x酒煮黄连丸\x 黄连八两,用酒二升,入瓦罐内,重汤煮烂,取出晒干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五十丸 【分治脏腑上下血气诸热】
\x钱氏泻青丸\x 治肝热。
当归(焙) 龙胆草 川芎 山栀 羌活 防风 大黄 上为末,蜜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丸。一方弹子大,竹叶汤化下一丸。
\x龙荟丸\x 治肝脏积热。
当归(焙) 龙胆草 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 黛(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别研)
上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每二十丸,生姜汤下。
\x《外台》麦门冬饮\x 疗心劳不止,口赤干燥,心闷,肉毛焦色。
生麦冬(一升,去心) 陈粟米(一升) 鸡子白(二七枚) 淡竹叶(三升,切)
上先以水一斗,煮粟米、竹叶取九升。去滓澄清,接取七升,冷下鸡子白,搅五百转,
去上沫,下麦门冬,煮取三升,分三服。
\x《济生》黄芩汤\x 治心热,口疮烦渴,小便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 黄连 黄芩 麦冬 栀仁 泽泻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服无时。
\x泻黄散\x 治脾热口臭,咽干目黄。
藿香叶(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半两) 防风(四两) 甘草(二两)
上锉同蜜酒拌,微炒香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清汁饮。
\x《外台》疗脾热方\x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生地汁(一升) 淡竹叶(切,五升) 赤蜜(一升)
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七升,去滓,内石膏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两沸,下蜜煎 取三升,细细服。
\x泻白散\x 治肺热。
桑白皮(炒黄)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入粳米百粒煎,食后服。易老加黄连。海藏云∶加山栀 \x东垣滋肾丸\x 治肾热。
黄柏(三两) 知母(二两) 桂(一钱半)
上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百沸汤下。
\x《外台》三黄汤\x 治肾热,大小便秘塞,耳鸣色黑。
大黄(切,别渍水,一斗) 黄芩 芒硝(各三两) 栀子(十四枚) 甘草(炙,一两)
上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两沸,下芒硝,分三服。
\x《外台》栀子煎\x 治胆实热,精神不守。
栀子(二十一枚) 甘竹茹(一两,炒) 香豉(六合) 大青 橘皮(各一两) 赤蜜(三合)
水六升,煎取一升七合,去滓,下蜜,更上微火,煎两沸,分再服。
\x导赤散\x 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而渴。
生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丹溪云∶导赤散,
\x泻白汤\x 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挟脐痛,食不化,口生疮,喘不能久立。
淡竹叶 黄芩 栀子仁 柏皮(炙,各半两) 茯苓 芒硝(各一两) 生地黄(
三两) 橘皮(半两)
上锉,每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