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叠胃底,则当以熟地五钱,当归三钱,白芍、桃仁二钱,麻仁三钱,微微润之 。视其形体如常,气血尚足,即于前方内可加大黄二钱助血药。大肠一顺利,胃自开矣。一 开之后,大剂六味、左归等类,不数服之,方有济也。
以上治胃虚气热之剂。
\x范汪疗胃气虚,不能食,四肢重,短气,调和五脏,并疗诸疾,调中汤方\x 薤白(切,一升) 枳实(六枚,炙) 橘皮(三枚) 大枣(十二枚) 粳米(三合)
香豉(六合)
水六升,先煮薤白得四升,内诸药煮取一升半,适寒温服。一方有生姜一两。
延年无枳实,有茯苓、人参。
按∶此以辛甘气味,和畅胃阳,推扬谷气,虚者延年方较良。
\x《本事》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二神丸\x 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生用)
上为细末,用大肥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 膏,入药和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药皆不效,予授此 方服之,顿然能食。此病不全作脾虚,盖肾气虚弱,真元衰劣,譬如金鼎之中,置之米谷,
下无火力,虽终日不熟,其何能化。黄鲁直尝记服菟丝子,淘净酒浸晒干为末,日抄数匙以 酒下,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亦此理也。
\x宽中进食丸\x 滋形气,喜饮食。
人参 炮姜 青皮(各一钱) 大麦牙(炒) 缩砂仁(炒) 炙甘草(各一钱半) 白茯苓 橘 红泽泻 白术(各三钱) 枳实(四钱) 豆蔻(五钱) 猪苓(七钱) 神曲(炒) 木香(各五分) 半夏(七 钱)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食前。
<目录>卷二\饮食<篇名>谷劳属性:谷劳者,胃受水谷,其气虚弱,不能传化,谷盛气虚,则令人怠惰嗜卧,肢体烦重,腹 满善饥而不能食,食已则发,谷气不行使然也。
\x沉香汤\x 沉香 白术(土炒) 人参 白茯苓 紫浓朴(姜汁炒,各一两) 半夏(姜制)
干姜 生姜、大枣水煎三钱,温服,日二。
《肘后》云∶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默欲卧,食毕辄甚,用大麦 一 升,椒一两,并炒,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
<目录>卷二\饮食<篇名>食亦属性:内经曰∶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亦。夫胃为水谷之海,所以化气味而为营卫 。胃气和,饮食有节,气血盛而肤革充盈。若乃胃受邪热,消烁谷气,不能变化精血,故善 食而瘦也。病名食亦,言虽食亦若饥也。又胃移热于胆,亦名食亦。以胆为阳木,热气乘之 \x甘露饮\x 治胃热善食,不生肌肉。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门冬 片芩 石斛 枇杷叶 甘草 枳壳 茵陈(各一两)
上十味,水煎三钱服。
<目录>卷二<篇名>诸血统论属性:失血诸证,妄行于上则吐衄。衰涸于内则虚劳。妄返于下则便红。积热膀胱则癃闭、尿 渗透肠间,则为肠风。阴虚阳搏,则为崩中。湿蒸热瘀、则为滞下。热极腐化,则为脓血。
火极似水,则血色紫黑。热胜于阴,则发为疡。湿滞于血,则发为痛痹。瘾疹皮肤,则为冷 痹。蓄之在上,其人喜狂。蓄之在下,其人喜忘。
血出上七窍为血溢,大小便下血为血泄,然《内经》云∶溢则后血,是血下出,亦可云 溢,正不必拘也。
先见血,后见痰嗽,多是阴虚。先见痰嗽,后见血,多是痰火积热。
凡吐衄血太甚不止,当防其血晕,用茅根烧烟将醋洒之,令鼻嗅气以遏其势,或蓦然以 血虚眩晕卒倒,不可艾灸,惊哭叫动,动则乘虚而死矣。须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黄、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荆芥穗、甘草各七分,枣二枚,乌梅一个,同煎服之。
凡用血药,不可单行单止,又不可纯用寒凉,必加辛温升药。如用寒凉药,用酒煎、酒炒之 类,乃寒因热用也。久患血证,血不归元,久服药而无效者,以川芎为君则效。(丹溪。)
凡呕吐血,若出未多,必有瘀于胸膈者,当先消而去之。骤用补法,血成瘀而热,多致 业师薛一瓢先生治陆元宾劳伤吐血,后日渐消瘦,有时发寒热,饮食减少,微有干咳,四肢 无力,语亦懒。师用大当归一只,重二两者,木器捶松、陈酒煎,令服三剂。以其人素不饮 酒,改用酒水各半煎,果三服而诸病皆愈。
<目录>卷二\诸血统论<篇名>风热吐血属性:风,阳邪也。热,火气也。并入络中,则血溢络外。其证乍寒乍热,咳嗽口干烦躁者是 也,宜以辛凉入血之药治之。
\x《圣惠》荆芥地黄汤\x 荆芥穗为末,生地汁调服二钱。
骆隆吉曰∶风火既炽,当滋肾水。此以荆芥发阳邪,而以地黄养阴气也。
\x《圣济》荆芥穗散\x 荆芥穗 山栀仁 片芩 蒲黄 水煎五钱,温服,晚再服,以瘥为度。
<目录>卷二\诸血统论<篇名>郁热失血属性:郁热失血者,寒邪在表,闭热于经,血为热迫,而溢于络外也。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