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药。针灸膏摩。一如其法。金鉴。以为按摩误。
问云。病患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原注〕一云。腹 中冷若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 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 。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徐〕此段乃医家之望法也。
〔鉴〕色者。青赤黄白黑也。气者。五色之光华也。
〔程〕内经曰。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故五色微胗。可以目察。鼻者。明堂也。明堂润泽以清。则无病。
〔尤〕鼻头。脾之部。青。肝之色。腹中痛者。土受木贼也。冷则阳亡。而寒水助邪。故死。肾者主水。黑。水之 色。脾负而肾气胜之。故有水气。色黄者。面黄也。其病在脾。脾病则生饮。故胸上有寒。寒。寒饮也。色 白。亦面白也。亡血者。不华于色故白。血亡则阳不可更越。设微赤。而非火令之时。其为虚阳上泛无疑。故 死。目正圆者。阴之绝也。痉为风强病。阴绝阳强。故不治。痛则血凝泣而不流。故色青。劳则伤肾。故色 黑。经云。肾虚者。面如漆柴也。风为阳邪。故色赤。脾病则不运。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 饮。经云。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也。
〔徐〕目为五脏精华之所聚。神气之所生。正圆则目 不转。
而至于痉。是阴绝。产妇多痉。亦主阴也。今之正圆。阴绝无疑。故曰不治。
案灵五色篇曰。青黑为痛。黄赤为风。余当参考。
师曰。病患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 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原注〕一作痛。)
〔徐〕此段乃医家闻法也。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谓静嘿属阴。而厥阴肝木。在志为惊。在 声为呼。令寂寂而喜惊呼。知属厥阴。深入骨节间矣。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谓声虽有五脏之分。皆 振响于肺金。故亮而不哑。今喑喑然不彻。是胸中大气不转。壅塞金气。故不能如空谷之音。所以知病在 胸中膈间。经谓。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其即此欤。语声啾 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谓头中有病。则唯恐音气之上攻。
故抑小其语声。而引长发细耳。
〔魏〕此亦约举其一二以该之。示人引伸触类之义也。
医灯续焰云。欲言复寂。忽又惊呼。非深入骨节之病不如此也。况骨节中属大筋。筋为肝合。骨乃胆主。
惊呼亦出于肝胆故耳。喑喑。低渺之声。听不明彻。必心膈间有所阻碍。啾啾。细长之声。头中有湿混其清 阳。故发声如此也。
案金鉴云。头字当是腹字。语声啾啾然细长者。谓唧唧哝哝。小而悠长也。因不敢使气急促动中。故 知腹中病也。腹中有病。而有气急促动中者。此说未为得矣。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魏〕又就气息示之。息摇肩。息而肩动也。心中坚。
气坚痞于心中。格阻其正气之升降。故息而肩摇也。而邪实正虚。犹当加意也。息引胸中上气者。咳。咳则 气乱而逆。故息引胸中。其气逆上。此咳家之息。而虚实之邪。又当别为谛审矣。息张口短气者。肺脏津枯气 耗之可验者也。故知为肺痿而兼有唾沫之外证可征信焉。盖必津枯气耗。而后口干沫粘。反欲多唾。唾又无 津。而但沫也。此肺病之洞然者也。
〔鉴〕摇肩。谓抬肩也。心中坚。谓胸中壅满也。呼吸引 胸中之气上逆。喉中作痒。梗气者咳病也。呼吸张口不能续。自似喘而不抬肩者。短气病也。咳时唾。痰嗽 也。若咳唾涎沫不已。非咳病也。乃肺痿也。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
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尤〕息兼呼吸而言。吸则专言入气也。中焦实。则气之 入者。不得下行。故吸微数。数。犹促也。下之则实去气通而愈。若不系实而系虚。则为无根失守之气。顷 将自散。故曰不治。或云。中焦实。而元气虚者。既不任受攻下。而又不能自和。故不治。亦通。其实在 上焦者。气不得入。而辄还则吸促。促。犹短也。实在下焦者。气欲归。而不骤及。则吸远。远。犹长也。
上下二病。并关脏气。非若中焦之实。可从下而去者。故曰难治。
〔魏〕至于呼吸之间。周身筋脉。
动摇振振然。是阳已脱。而气已散矣。又何以为治。故言不治也。右俱就气息。以决人之生死。人 之生死原乎气。就此决之。诚一定而无舛者矣。
案金鉴云。吸促之促字。当是远字。吸远之远字。当是促字。方合病义。必传写之讹。此说于 义相畔。不可从。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 色脉。皆当病。
〔鉴〕寸口者。统言左右三部脉也。脉动法乎四时。命乎五脏。然必因其旺时而动。则为平脉也。假 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