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先以小青龙治涎沫。然后以泻心汤除心下之热痞也。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
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
子。非只女身。在下来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
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
阳虚
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衍义〕阴阳之运动。有上下。有中外。有归宿。有倡顺。得其道。则变化万象。各司其
用。若乖其宜。则随所适而为病。然二者之病。则以阳为主。由阳主动用以施化
者也。而阴者惟虚其体以受之生育而已。若夫邪气在阴。则凝结坚实。实则阳
不得入而施化。致生诸病不可穷已。仲景叙是数证。冷积下焦。以见变易无穷
也。所谓经水断绝。胞门寒伤。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
痛。膝胫疼烦。皆由阴结下焦。阳不得入。随所着冲任之脉而为病也。呕吐涎沫。
久成肺痈者。必阴结在少阴经。其经上连于肺。水因溢上为涎沫。久迫上焦之
阳。蓄以成肺痈也。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者。脐在人身正中面。四脏
应之。其四脏则应于上下左右。盖是生气所出之原。五脏皆于此受之。今为冷
邪凝结。生发之气绝少。正邪相击而作寒疝。脐间冷结。连及两胁。少阳发生之
分。并为疼痛。故曰与脏相连也。或结热中。病在关元者。乃小肠火之幕也。足三
阴任脉之所会。足三阴任脉。尽为积冷于小肠。火气不折。为郁热在中。冷热相
搏。故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者。阴不化血。无以输化生肌。滋润于外。徒
是孤阳行脉。燥消皮毛耳。奄然眩冒。状如厥癫者。冲任督阴跷之脉波突而逆。
阳乱于上。所以如尸厥癫痫。或忧惨悲伤。倘多嗔者。此在下肾肝脏阴结。而阳
不得入。精泄不固。下泄为带。魂不舒。志不宁故耳。非鬼神使之也。阴由冷积。荣
血内结。不与卫和。内外成病。求之于阴阳交变之道。不可一言而尽。仲景叙其
证。复叙为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同脉异证。恐后人胶柱鼓瑟。而不由于阴阳变易之道也。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
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
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x温经汤方\x
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 芍药 桂枝 人参 阿胶 生姜
丹皮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止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
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衍义〕下利不止。病属带下。何也。妇人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
下。七七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经水遂止。今年五十。经绝。胞门闭塞。冲任
脉不复。输泄之时。所积于血。自胞门化为带下。无所从出。大便属阴。故就大便
而下利矣。考大全良方集。是方出千金。治女人曾经小产。或带下三十六病。以
或字分为二。金匮以带下属半产瘀血。岂带下三十六病。无湿热之实邪。而尽
属于瘀血虚寒哉。盖为带脉居身形之半。凡十二经络并奇经八脉。各挟寒热
之邪。过而伤之。动其冲任。则气血为之不化。心肾为之不交。变成赤白漏下。治
之必察始感何邪。何经受害。为虚为发何状。脉见何象。令在寒暑随宜。以权变
治之可也。岂概云三十六病。尽切是方乎。终不若仲景之有原委。而可为后世
法也。盖小产是胞脉已虚。不能生新推陈。致血瘀积在下。而生发之气。起于下
焦。固藏之政。亦司下焦。下焦瘀积在下。而既结于阴。则上焦之阳不入矣。遂成
少腹里急。腹满。四藏失政。则五液时下。其阳至暮。当行于阴而不得入。独浮于
上。为发热。为掌上热。为唇口干燥。故必开痹破阴结。引阳行下。皆吴茱萸主之。
益新推陈。又芎归为臣。丹皮佐之。然推陈药固多。独用丹皮者。易老谓其能治
神志不足。血积胞中。心肾不交。非直达其处者。不能通其神志之气。用半夏以
解寒热之结。阿胶、人参补气血之不足。麦冬助丹皮。引心气入阴。又治客热唇
口干燥。桂枝、生姜发达生化之气。甘草益元气。和诸药。妇人小腹寒不受胎者。
崩中去血。皆因虚寒结阴而阳不得入耳。尽可治之。设有脉沉数。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