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溏黑极臭,小便赤涩或痛,舌绛无苔,或舌上略有粘苔。

  (四)邪热攻脑之候:晕厥不语,两手发痉状如惊痫,时螈 ,头独摇,甚或遗尿直视,筋惕肉 ,循衣摸床撮空,舌苔起腐,间有黑点。

  (五)热在胃肠之候:便血,便脓血,谵语多言,腹满痛,唇裂齿燥,舌苔黄燥。

  (六)热陷肝肾之候:日轻夜重,朝凉暮热,面少华色,口干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疼,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四肢厥逆,烦躁不寐,小便涩痛,甚或癃闭,腰 足冷,大便或秘结或泻水;舌绛无苔,或干粘带涩,或紫中兼有黑点。

  (七)热陷冲任之候:朝凉暮热,冲任脉动,少腹里急,阴中拘挛,甚或舌卷囊缩,小便涩痛,男则遗精腰痛,女则带下如注。舌色焦紫起刺如杨梅,或舌红无苔而胶粘,或舌红中有白糜点。

  第三章・表里寒热

  第六节・表里皆热证

  凡伏气温热。至春感温气而发。至夏感暑气而发。一发即渴不恶寒。反潮热恶热。心烦谵语。咽干舌燥。皮肤隐隐见斑。甚则手足螈 。状如惊痫。仲景所谓热结在里。表里俱热。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也。但要辨其便通者。但须外透肌腠。内清脏腑。新加白虎汤为主。柴芩清膈煎亦可酌用。便闭者。急以攻里泻火为首要。白虎承气、犀连承气二汤为主。夹痰者。陷胸承气汤、加味凉膈煎选用。夹食者。枳实导滞汤选用。夹血瘀者。桃仁承气汤选用。夹温毒者。解毒承气汤选用。若血虚者。养荣承气汤选用。气血两亏者。陶氏黄龙汤选用。

  第三章・表里寒热

  第七节・表寒里热证

  凡温病伏暑将发。适受风寒搏束者。此为外寒束内热。一名客寒包火。但要辨表急。里急。寒重热重。外寒重而表证急者。先解其表。葱豉桔梗汤加减。伏热重而里证急者。先清其里。柴芩清膈煎加减。

  第三章・表里寒热

  第八节・表热里寒证

  凡病患素体虚寒。而吸热冒暑。此为标热本寒。只宜轻清治标。标邪一去。即转机而用温化温补等剂。庶免虚脱之虞。

  第三章・表里寒热

  第九节・里真热而表假寒

  凡口燥舌干。苔起芒刺。咽喉肿痛。脘满腹胀。按之痛甚。渴思冰水。小便赤涩。得涓滴则痛甚。大便胶闭。或自利纯青水。臭气极重。此皆里真热之证据。惟通身肌表如冰。指甲青黑。或红而温。六脉细小如丝。寻之则有。按之则无。吴又可所谓体厥脉厥是也。但必辨其手足自热而至温。从四逆而至厥。上肢则冷不过肘。下肢则冷不过膝。按其胸腹。久之又久则灼手。始为阳盛格阴之真候。其血必瘀。营卫不通。故脉道闭寒而肌肤如冰。治宜先用烧酒浸葱白紫苏汁出。用软帛浸擦胸博四肢。以温助血脉之营运。内治宜桃仁承气汤急下之。通血脉以存阴液。然病势危笃如斯。亦十难救一矣。

  【荣斋按】里真热而表假寒,就是“阳证似阴”。戈存橘《伤寒补天石》卷上,阐述得比较详细,可以互证。他说:“阳证似阴者,乃火极似水也。盖伤寒热甚,失于汗下,阳气亢极,郁伏于内,反见胜己之化于外;故其身凉手足逆冷而乍温,状若阴证。大抵唇焦,舌燥,能饮水浆,小便赤色,大便闭结,设或外有稀粪水流出,内有燥屎结聚,此乃旁流,非冷利也。再审其有屁极臭者,是也。其脉虽沉,按之必数滑有力,或时燥热,不欲被衣,或扬手掷足,或谵语有力,此阳证也;轻则四逆散合小柴胡汤,重则白虎,合解毒。潮热便实,用大柴胡,燥实,坚硬痞满全具,用大承气汤。”

  第三章・表里寒热

  第十节・里真寒而表假热

  其证有二。一寒水侮土证。吐泻腹痛。手足厥逆。冷汗自出。肉 筋惕。语言无力。纳少脘满。两足尤冷。小便清白。舌肉胖嫩。苔黑而滑。黑色止见于舌中。脉沉微欲绝。此皆里真寒之证据。惟肌表浮热。重按则不热。烦躁而渴欲饮水。饮亦不多。口燥咽痛。索水至前。复不能饮。此为无根之阴火。乃阴盛于内。逼阳于外。外假热而内真阴寒。格阳证也。法宜热壮脾阳。附子理中汤救之。一肾气凌心证。气短息促。头晕心悸。足冷溺清。

  大便或溏或泻。气少不能言。强言则上气不接下气。苔虽黑色直底舌尖。而舌肉浮胖而嫩。此皆里真虚寒之证据。

  惟口鼻时或失血。口燥齿浮。面红娇嫩带白。或烦躁欲裸形。或欲坐卧泥水中。脉则浮数。按之欲散。或浮大满指。按之则豁豁然空。虽亦为无根之阴火。乃阴竭于下。阳越于上。上假热而下真虚寒。戴阳证也。治宜滋阴纳阳。加味《金匮》肾气汤救之。总而言之。伤寒变证百出。总不外表里寒热四字。表里寒热。亦不一致。

  总不外此章精义。此十者。皆辨明表里寒热之要诀也。

  【秀按】此辨表里寒热之总诀。初学务熟读而切记之。

  【廉勘】表里寒热。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