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46-重订通俗伤寒论-第90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舌尖边俱黄。中夹一段白色。客忤初起。寒热日作。间有谵语。夜多恶梦
时或躁扰。心悸胆怯。多生恐怖。舌苔淡白。间挟淡灰。时毒初起。风毒则头痛怕
风。始虽寒热日作。继即热多寒少。咽痛喉肿。或发 腮。或发红痧。或发赤 。舌苔
白薄。边尖红燥。秽毒则头重腹痛。胸脘痞满。恶心欲呕。腹痛闷乱。寒热交作。不甚
分明。舌苔黄白相兼。或夹灰腻。
【脉】右寸伏。两关弦滑者。此由天气炎热。山气霉蒸。猝中岚瘴之毒也。双弦而
缓。甚则弦迟者。此由水气郁遏。阳气受困。内伤阴凝之毒也。乍大乍小。乍数乍疏者
。此由素性属阴。胆气不壮。猝被客忤。俗称夜发为鬼疟者是也。两手浮弦而数者。此
手太阴与足少阳经同受风毒也。两手弦细而缓者。此手太阴与足太阴经同受秽毒也。
【治】瘴毒先与《局方》妙香丸。宣窍导痰、以醒其神。继与藿香正气汤。调
冲紫金片。(文蛤四钱。毛茨菇二钱五分、辰砂、腰黄各二钱、红牙大戟、千金霜
各一钱八分、苏合香一钱、冰片五分、当门子三分各研细末、再同研极匀、米糊印成
小片、晒燥、瓷瓶密藏、每服三分至五分、极重一钱)。避瘴解毒。以除其疟。终用柴
平汤合除疟胜金丸。化湿泄热。以芟其根。水毒先与苓术二陈煎。化气利水。以解
阴毒。继与柴平汤加炒常山(二钱)、草果仁(八分)、温中涤涎。以截其疟。终与香
砂二陈汤。芳淡温化。以和胃气。客忤先与苏合香丸。(苏合香、安息香、广
木香各二两、犀角、麝香、梅冰、香附、乳香、沉香、丁香、冬术各一两、共研极
匀、蜜丸、作二百丸、以辰砂一两为衣、蜡匮、此从王晋三新定)辛香开发以除邪。继
与温胆汤加减。(淡竹茹三钱、姜半夏二钱、炒广皮钱半、辰茯神、青龙齿、左牡蛎、
各四钱川桂枝、清炙草各五分、紫金片三分、烊冲)辛通镇摄以壮胆、若时毒由
于厉风者。则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牛蒡各三钱、柴胡、前胡
各钱半、羌活、独活各一钱、橘红、枳壳、桔梗各二钱、紫金片、生甘草各一
钱、研粗末每服七钱、开水泡取清汤、随漱随咽、日二服、夜二服)、辛散风毒以解表
。痧尚未尽透者。急与透 解毒汤。(连翘、薄荷、炒牛蒡各二钱、蝉衣一钱、淡
豆豉二钱、鲜葱白二枚切、大青叶、鲜桑叶、脑头各四钱、先用野菰根二两、鲜西河柳
三钱、煎汤代水)。窜经透络以提 。 痧透净。津气受伤者。则以人参白虎汤。加鲜
生地(一两)、鲜石斛(四钱)、鲜茅根(八钱)、大生津液以善后。由于臭秽者。先
与藿香正气汤加紫金片。芳香避秽以解毒。毒解秽除。继与香砂二陈汤加炒谷麦芽。温
和胃气以善后。
【秀按】俞君审因辨证。对症施治。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治疟一道。殆无遗
蕴。至若截疟以常山草果最效。半贝丸(生半夏、生川贝各三钱、研细、姜汁捣匀
为丸、每服三厘至五厘、生熟汤送下、)亦验。若三阴老疟。 疟除根丸如神。截止后
。仍须服药以调理之。庶免复发增重。
【荣斋按】关于疫疟,俞何原作,俱失重心;由于绍兴在那个年代里,不发生过疫
疟,两先生又不肯无中生有,捏造治验,所以说理比较零乱些。现下我把一九三四年江
苏省如皋县中医公会巡回诊疗队任务报告,摘录于下,以充实治例。因如皋县及其附近
地区,在这一年秋季,曾发生过大流行性的疫疟。根据报告上说∶“照保甲调查,各区
染疫者多至五、六万人,一甲内,最少有半数以上之住户,患此疫疟,每保中死亡者约
计三十
人,总共已达五千人以上。”报告者∶为实地参加巡回诊疗任务的黄星楼先生。他说∶
致疫原因 入夏气候太凉,大暑中霪雨不止,华氏寒暑表最高不出九十度以上,虽盛夏朝
暮犹着夹衣;迨立秋后,天气忽暖,寒暑表常达百度,夜静又恒降至八十度左右,寒暖
不时,病根因兹潜伏;加以近月余来,天干少雨,气候异常亢燥,伏邪乘机暴发,宜乎
斯症之猛且烈也。
疫病症状 始则憎寒战栗,继则壮热无汗,或热后微汗,间日轻重,热
退不清,头痛脑胀,肢节酸麻,胸膈痞满,饮食减少,面色黄滞,舌苔白腻,间有吐泻
;久延失治,则发斑疹,出白 ,或昏热头汗,或谵语发狂,或舌黑便难,或下血吐蛔
,甚则面赤足冷,夜热神糊,气喘呃逆,烦躁螈 等现象。
病名考证 前贤论疫,以喻
嘉言、张石顽、吴又可、雷少逸诸家为最详,兹择要节录于后∶喻氏谓四时不正之气,
感之者因而致病,初不名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和不正之气,斯为疫矣!又云
温暑热湿之气,交结互蒸,人在其中,无隙可避,焉能幸免?张氏谓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