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28-重庆堂随笔-第15页

半产之因不一,补虚清火,夫人知之。惟胞宫留瘀致堕者,世罕论及。录此二方,以补未备。方名 “荡胞”,义自显然,但药非峻烈,虽与荡胞汤同名,而纯驳缓急大不侔矣。
\x神造汤\x 治双胎经养不周而偏夭,不去其死,害母失胎,此方主之。
蟹爪(一升) 生甘草(二尺) 阿胶(三两,汤成去滓下)
上三味,于东向炉上,炊以苇薪,煮以东流水一斗,取二升。顿服或分二服。若人昏不能服者,灌之即活。
(注)晋三先生云∶神造者,制方之妙,一若神仙所作者也。蟹爪尖专下死胎,甘草奠安中气,不使尸气 上乘;阿胶滑利前阴。分两用一、二、三者,取数之胜,衡以升、尺称者,
取器之动,炉向东者,取生气,炊以苇薪者,取轻脱。若双胎一死一生者,蟹爪又安生胎,阿胶专于育神,甘 草培植生气,服之令死者出,生者安,真神品也。
\x补脬饮\x 治产后脬损,小便淋沥。
生黄丝绢(一尺剪碎) 白丹皮根木 白芨(各一钱)
上三味,水一碗,煮至绢练如饧。空心服,咽时不得作声。
(注)晋三先生云∶脬,妇之膀胱也。产时为稳婆所伤,小水淋漓无度。观其补法,有不可思议之妙。生 丝造者曰绢,色黄者入血,丹皮连木者入里,色白者走气∶二者皆能泻膀胱之火,引清气以达外窍。白芨性粘 ,功专收涩,能补五内之破损。咽之无声乃有效者,盖声出于五脏,有声则五脏之气动而来迎,无声则五脏之 气静而宁谧,所饵之药不由五脏分布入肺,竟从胃口阑门泌别清浊之处,由脂膜之络,渗于膀胱之外膜,使白 芨得以护外而为固也。
(刊)二方用药,可谓情义入神,而前方煎法,此方服法,尤足开人之慧悟也。
\x青附金丹\x 治妇女 瘕等病。
青皮(切四两,用消石五钱化水浸) 香附(捶碎四两,童便浸) 郁金(敲碎二两,用生矾五钱化水 浸) 丹参(切三两,姜汁浸)
上四味,研细末,醋糊丸,麻子大,晒干洒上阿胶水,摇令光泽,再用∶ 人参 当归 川芎(各一两) 白术 茯苓 制半夏(各二两) 陈皮 炙草(各五钱)
上八味,研细末,以米饮泛在光泽小丸上作外廓,晒干。每三钱,开水下。
(注)此薛氏法,方制甚奇。缘虚弱人而患症痞 癖有形之病,不可径施攻下,故用此为缓消之计。其妙 在以六君、归、芎为外廓,使药入胃时不知有攻消之味,而胃气不伤,迨其渐化,则对证之药已至病所,俾病 去而正不伤。诚女科之要方也。
(刊)妇女经产,皆以血为用,故其体多虚,而受制于人,故其气多郁,气郁则痰易凝而血易滞,此症 等病所由成也。粗工率用峻剂,但可以治实证,庸流偏于养正,每致延为痼疾。观此方以六君、归、芎先为保 护中气,已寓化痰养血之治,可谓所至秋毫无犯,而暗伏奇兵拔其负固,安良除暴,允为王者之师。喻氏论治 下焦寒疝,义本于止,岂非善得师哉!雄谓以此类推,凡治下焦病,皆宜仿此法,庶无谚所云∶“兵马过”,
篱笆破之弊也。
\x五香丸\x 治同上。
五灵脂(一斤) 香附(去净毛一斤,水浸一日) 黑牵牛 白牵牛(各取头末二两)
上四味,于未研之先,一半微火炒熟,一半生用。共研细末,和匀,醋糊丸,芦菔子大。每七、八分或一 钱,临卧姜汤下;次早再一服,即愈。孕妇忌服,小儿减半,虚人慎用。
(注)五灵脂破瘀安新,香附调气舒郁,牵牛开结行痰、逐饮通水,合为消 散癖之方,不为不峻,然每 服钱许,用治实证,尚为善药。即痰积食积,气滞成瘕,蛊膈肿胀,实痢初起,审属痞聚在腹、有形攻痛之证,
皆可治之。虚人或以六君子加归、芍,作煎剂送服亦可。
\x导症囊\x 治血因寒阻,凝结成症。
川椒 皂角(各一两) 细辛(一两五钱)
上三味,为末,以三角囊大如指者,长二寸,盛药,纳入阴户内,欲便则出之,便已再纳。症化恶血而下 ,以温汤洗之,三日勿近男子。
(注)外治法药虽峻,似不比内服者之虑其耗伤元气也。然药皆辛热,必确因寒阻血凝为病者,始为对证。
观症化恶血而下句,义自显然矣。
\x保婴汤\x 治小儿诸病。
陈米 黄土 嫩竹叶 芦菔子 薄荷叶 灯草心 麦 上七味,随证所主者多用,其余次之。每服不过三钱,袋盛煮汤,任意渴饮。如便燥者,调入白蜜少许。
(注)小儿之病,多起于乳食不节,此汤调养脾胃,巳扼幼科之要,故可随证损益,以应诸病。若夏月泄 泻,尤为妙方。即痘疹后调理,亦宜准此。不可以平淡忽之,而从事温补致酿别恙也。
(刊)小儿以脾胃为后天根本,乳食不节,脾胃有伤,渐难运化,吐泻乃作。久则脾土虚弱,肝木乘之,
粪色渐青,面部萎白带青,手足微搐无力,神气恹恹不振,而慢脾成矣。江笔花《医镜》云∶时俗所谓慢惊风 ,即木侮土是也。初起宜异功散,甚者加木香、肉桂。若肢冷、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