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19-遵生八笺-明-高濂-第47页

物,五月有百索粽
捕蝇虎蟾蜍佩
五月五日,捕蝇虎杵拌豆,豆自踊跃,可以击蝇。取万岁蟾蜍,头有角,目赤,颔下有丹书八字者,五月五日收之,阴干佩带,可以避五兵。
九子粽
粽名极多,有九子粽,王沂公诗云“争传九子粽”,章简公诗云“九子粘蒲玉粽香”是也。
射粉团
唐时都中,端午日造粉团角黍入盘中,以小弓架矢射之,中者取饮。
菖蒲酒
端午日,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屑或切以浸酒,章诗云:“菖华泛酒尧樽绿。”
五彩线
五月,以五色线系臂,名曰续命缕,又曰长命缕,可以辟除不祥,五兵五鬼。
蒲人艾虎
端午日,以菖蒲根刻作小人或葫芦形,佩以辟邪,王诗“旋刻菖蒲要避邪”。五日,以艾为小虎,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内人争相戴之,故章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
斗草浴兰
五日踏百草,又作斗百草之戏,章诗云:“今朝斗草得宜男。”五日蓄兰以为浴,《楚骚》曰:“浴兰汤兮沐芳华。”章诗云:“兰芽翠釜汤。”
凫车
南方竞渡,使舟轻利,谓之飞凫,又曰水车,章诗:“瑶津亭下竞凫车。”古诗云:“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吊屈魂。”
伏闭不出
《汉官仪》曰:“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
暑饮碧筒
袁绍与刘松,三伏时尽日饮酒,以避一时之暑。魏郑公暑饮,取大荷叶,以指甲去叶心,令与大柄通,屈茎轮菌如象鼻,传席间之,名碧筒酒。
琢冰山
杨氏子弟,每以三伏琢冰为山,置于宴席左右,酒酣各有寒色。
分龙节
池俗,以五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为分龙节,雨则多水。闽人以夏至后分为龙雨,各有方。杭俗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
樱笋厨
《岁时记》以四月十五日后,通谓之樱笋厨,陈诗云:“春事无多樱笋来。”
临水宴
李少师与客饮宴,暑月临水,以荷为杯满酌,不尽则重饮,无日不大欢。
霹雳酒
《醉乡》云:“暑月大雷霆时,收雨水淘米酿酒,名霹雳酒。”
寒筵冰
《酉阳编》云:“盛夏取大水晶如拳块,置釜中,新汲水煮千沸,以小口大肚瓶盛汤,以油绵密封其口,勿令泄气。复以重汤煮瓶千沸,急沉井底,平旦出之,破瓶,冰已结矣。”
壬癸席
《河东备录》云:“取猪毛刷凈,命工织以为席,滑而且凉,号曰壬癸席。”
澄水帛
同昌公主一日大会,暑热特甚,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堂中,满坐皆思挟纩。长八九尺,细明可鉴,中有龙涎,故能消暑。
冰丝茵
唐有老人,遇老妪持旧茵,以半千售之。有波斯国人见之,曰:“此是冰蚕所织,暑月置之坐旁,满坐皆凉。”酬以千万。
招凉辟暑
《拾遗记》曰:“黑蚌千年生珠,监暑握之生凉,名招凉珠,可以辟暑。”唐延学士讲《易》,赐辟暑犀,章诗云:“已持犀辟暑,更有草迎凉。”《酉阳编》曰:“迎凉草碧色,而干似苦竹,叶细如杉,虽若干枯,未尝凋落,盛暑挂之门户,其凉风自至。”
白龙皮
《剧谈》:“李德裕夏日邀同列饮,延入小室,开樽如坐高秋,出则火云烈日。询其私信,云:‘此日以金盆水渍白龙皮,置坐右,皮自新罗僧得于海中者。’”
溜激凉风
《唐书》:“拂菻之国盛暑,乃引水潜流,上通屋宇,机制巧密,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布,激气生凉。”
七井生凉
霍仙别墅,一室之中开七井,皆以镂雕之盘覆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按辔木阴
姚崇暑月袗絺,乘小驷,按辔木阴,顿忘烦溽。
读随树阴
魏伯起夏日坐板床,随逐树阴,讽读累年,床为之锐。
浮瓜沉李
魏文帝与吴质书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杜诗云:“翠瓜碧李沉玉瓮。”
踏草竞渡
《岁时记》:“五日,士人踏百草,作斗草之戏,以拯屈三闾之溺。”
辟兵续命
五月五日,集五采缯,谓之辟兵;合五色丝系之臂,谓之续命。
劳酒荐瓜
《汉书》:“田家伏腊,烹羊炮酒以自劳。”《月令》:“初伏,荐麦瓜于祖祢。”
环炉交扇
《新论》:“王仲都夏日环炉火,不言热而身不汗。谢公暑月虽伏,当风交扇,犹沾汗流离。
啸风嗽雾
王粲《大暑赋》曰:“仰庭熠而啸风。”王度《扇铭》:“服絺嗽云雾。”
避暑感凉
魏许使刘松辈三伏之时,昼夜酣饮极醉,以为避暑饮。傅咸作《感凉赋》曰:“夏日困于炎暑,旬日不过自凉,以时之凉,作感凉会。”
寺院浴佛
四月八日为佛诞辰,诸寺院各有浴佛会,僧尼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果之水,覆以花棚,铙鼓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浇灌佛身,以求施利。是日,西湖作放生会,舟楫之盛,略如春时,小舟竞卖龟鱼螺蚌,售以放生。
开煮迎新
宋时点检所,以四月开煮,每库各用匹帛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