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记忆稍减退,颅神经检查阴性,四肢运动,梢不灵活,肌张力稍增强,腱反射增高。二诊:原方加玉竹9克银花9克,10剂。精神状态完全正常,言语清楚,腱反射仍有增高,上肢肌张力仍有轻度增加,并有轻度颤抖。三诊:记忆稍差,言语稍不清,一般情况佳良。龙齿12克朱茯神9克龙胆草6克珍珠母30克天麻9克全蝎3支枣仁9克白芍9克玉竹9克钩藤15克天竺黄6克当归9克银花9克10剂。四诊:睡眠欠佳,四肢感觉乏力。珍珠母30克朱茯神9克移山参3克龙齿9克生地15克全蝎5支枣仁9克钩藤9克山药9克天竺黄3克合欢皮9克10剂完全复原。

(姜春华医案,《中医杂志》4:56,1959)

例二王××,女,52岁,门诊号:77/8475,初诊日期:1977年3月10日。左手足震颤已八年。始于左上肢,以后发展至左上下肢震颤抖动,但以手指部震颤最严重。经神经科检查诊为震颤麻痹

(帕金森氏病),服用各种中西药未显效。症见:左手足震颤,不能自主,行动缓慢,振振摇搐,纳谷不佳,睡眠不酣,口干便坚,脉弦细,苔薄腻,质偏红。震颤麻痹者,筋之病也。肝主筋,肝血充盈,才能淫气于筋;筋之病故属肝与血也。治拟平肝柔肝,养血熄风。生熟地各12克全当归9克赤白芍各9克花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

(先煎)生黄芪12克潞党参12克制首乌12克枸杞子9克川石斛12克(先煎)怀牛膝12克单桃仁9克杜红花6克玄精石18克仙灵脾18克上方加减服至1977年6月以后,左下肢震颤已明显好转。

(张羹梅《临证偶拾》)

【评按】颤抖或震颤系指肢体肌肉跳动发抖为主的证候。多因肝血虚、肝风内动,风动则肢摇,故见颤抖或震颤。

例一西医诊断为亚急性脑炎,原案命题“颤抖”,治以养血潜镇,清热熄风之剂,疗效尚好。

例二诊为震颤麻痹,肝血虚,血不养筋则肢摇震颤,治以平肝柔肝,养血熄风,虽未痊愈,但症状明显好转,尚有参考价值。

(五十二)无脉症患者女性,27岁,初诊日期:1959年4月5日。患者于1957年1月间忽然右手不能活动,双足发麻,曾住院检查,发现腕部脉沉伏,右臂血压180/130毫米汞柱,服降压药后,右手逐渐能动,其他症状好转出院。1958年4月间忽然口喑不能言而心中了了,再度住院,血压同上,又服西药降压药8~9天,恢复说话而出院。嗣后经常头痛、失眠,手冷无力,不能上班工作,屡治一年来仍无少愈。西医诊断无脉症。诊其脉象左伏右沉细,舌质暗红,苔薄腻,口渴,烦躁,头痛失眠,手冷无力,右臂血压150/130毫米汞往,左臂血压不能测到,月经3~4月一潮,亦无定期。1957年结婚。未曾怀孕。先予平肝熄风,凉血降逆为治。方药:干生地12克甘菊花6克青葙子9克夏枯草9克酒白芍6克粉丹皮3克北沙参6克钩藤9克川芎3克当归4.5克川牛膝4.5克4月12日:前方连服7剂,烦躁稍减,手冷未除,乃于前方去当归、沙参,加海藻、昆布各9克借以散结软坚。连服14剂。4月26比复诊时左脉仍伏,右脉软起,舌苔仍腻,头痛差减,乃去菊花、青葙,加元参9克,以去其浮游之火,连服14剂。5月10日:前方加减共服35剂,头痛失眠,烦躁诸症悉除,而脉象仍无明显好转,拟予活血逐瘀,软坚通络之剂,缓法图治。方药如下:全当归30克川芎30克酒白芍30克苏木12克牛膝9克红花12克丹皮30克钩藤3Q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香附30克麝香0.6克上共研细未,炼蜜为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丸,空腹用葱头、生姜煎汤嚼服。6月14日,病情脉象无甚变化,原方去钩藤再增疏肝通窍之品,如柴胡30克,枳壳、细辛各12克,当归加至60克,苏木加至18克,麝香加倍,蜜丸服法如前。7月19日,左脉始出,但仍沉细而涩,右脉接近平脉,夜眠又感欠安,乃于前方去柴、枳、辛、附,加行血安神之品,如丹参30克。桃仁15克,枣仁、柏子仁各30克,远志、菖蒲各15克,蜜丸服法如前。8丹23日,经期比前提早,约40天左右一潮,夜眠较安,前方去远志、菖蒲,加青木香30克以调气,蜜丸服法如前。开始半日工作。10月4日,左脉已出,仍较沉细,右脉如平,右臂血压140/90~100毫米汞柱。左臂血压仍不易测到,经来微有酸痛,前方去柏子仁、苏木,加生蒲黄、五灵脂各15克。蜜丸服法如前。11月8日:左脉已出,右脉如平,夜眠已安,右臂血压130/90~100毫米汞柱,左臂血压仍不易测到。前方去枣仁再服。以后按前方加减,曾使用过于生地、旱莲草、女贞子等。至1961年2月26日,诸症悉除,左臂血压已能测到为90/80毫米汞柱。5月2日复诊,左脉仍沉细,右脉如平,舌有薄苔,血压左臂90/70毫米汞柱,右臂95/70毫米汞柱。前方生地改熟地,加阿胶30克,砂仁15克,减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