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
水煎服。一剂必大吐,尽去其痰,其痛如失。然后用二陈汤调理,不再痛。
前方名为倒痰汤,用参芦以扶胃土,用白芍以平肝木,用白芥子、竹沥共入于瓜蒂之中 ,吐痰即用消痰之药,使余痰尽化,旧痰去而新痰不生,得治痰之益,又绝其伤气之忧也。
此症用蒌苏饮亦佳。
栝蒌(三钱) 甘草(一钱) 半夏(三钱) 苏叶(三钱) 竹沥(一合) 陈皮(一钱)
水煎服。
人有偶食难化之物,忽然动惊,因而饮食减少,形体憔悴,面色黄瘦,颠寒作热,数载 不愈,人以为劳瘵之症也,谁知痰裹其食而不化乎。夫伤食之病,未有手按之而不痛者,况 痰裹其食,其痛尤甚,何以经岁、经年而人未知也。且食至岁月之久,宜当消化,何久留在 腹乎。不知食因惊而留于腹者,食存于两胁之旁,外有肋骨护之,手按痛处不能及也。食因 痰裹,痰既不消,食亦不化,故有留中数载,仍为旧物,人所未知也。两胁之地,乃肝木之 位,痰食积于中,自生如疟之症,发寒发热,状似劳瘵,以劳瘵治之,则惊气不解,而痰食 如故,病何能愈哉。治法开其惊,降其痰食,数载之病一朝可去。
方用释惊汤治之。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青木香(三钱) 大黄(三钱) 枳实(一钱) 白芥子(三钱) 茯苓(三钱) 枳 壳(一钱) 甘草(五分) 麦芽(一钱) 山楂(十粒)
水煎服。一剂而痰食尽下,不必再剂。
此方消痰降食,专走于两胁之间,开其惊气,故奏功如神耳。
此症用易消散亦效。
山楂(三钱) 麦芽(三钱) 白术(一两) 鳖甲(一两)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附子(一片)
水煎服。
<目录>卷之十<篇名>鹤膝门(二则)
属性:人有足胫渐细,足膝渐大,骨中酸疼,身渐瘦弱,人以为鹤膝之风,谁知水湿之入骨乎。
夫骨最坚硬,湿邪似难深入,何竟入于膝乎?此因立而行房所成也。凡人行房,必劳其筋 骨,至于精泄之后,则髓必空虚,髓空则骨空,邪即乘其虚空而直入矣。若膝则筋骨联接之 处,骨静而膝动,动能变而静不能变也。不变者形消,能变者形大。但其病虽成于肾精之虚,
而治病断不可单治其肾,因所犯者湿耳。湿乃阴邪,阴邪必须以阳气祛之。肾之精,阴水 也。补精则精旺,阴与阴合,阴无争战之机,不战而邪何能去?故不当补精而当补气。方用 蒸膝汤∶ 生黄 (八两) 金钗石斛(二两) 薏仁(二两) 肉桂(三钱)水煎二碗,先服 一碗,即拥被而卧,觉身中有汗意,再服第二碗,必两足如火之热,切戒不可坐起,任其 出汗,至汗出到涌泉之下,始可缓缓去被,否则万万不可去也。一剂病去大半,
再剂病全愈。
此方补气未免太峻,然气不旺不能周遍于一身,虽用利湿健膝之药,终不能透入于邪所犯 之处,而祛出之也。第大补其气,而不加肉桂之辛热,则寒湿裹住于膝中,亦不能斩关直入 于骨髓而大发其汗也。至于绝不治风者,以此病原无风也。若作风治,愈耗其气,安得取效哉。
此症用加味 桂汤亦妙。
黄 (三两) 肉桂(三钱) 破故纸(二钱) 牛膝(三钱)水煎服。服必有大汗 如雨,二服愈。
鹤膝之症有二,一本于水湿之入骨,一本于风湿之入骨也。则条乃言水湿入骨,未言风 湿入骨之症。大约水湿之病,骨重难移∶风湿之症,骨轻可走,至于酸痛则一也。虽然酸痛 亦有微别,水湿之痛在一处而不迁,风湿之痛移来移去而无定。治法不可徒治风湿也,用散 膝汤治之。
黄 (五两) 防风(三钱) 肉桂(五钱) 茯苓(一两)水煎服。服后亦拥被而卧,
听其出汗,不必惊惶,汗出愈多,去病愈速。
夫黄 原畏防风,得防风而功更大。吾多用黄 ,正恐人之难受,加入防风,
能于补中以行其气。得肉桂之辛散,引入阳气,直达于至阴之中。又得茯苓共入膀胱,利 水湿之邪,内外兼攻,内既利水而外又出汗,何风湿之不解哉。惟是大汗淋漓,人恐有亡 阳之惧,谁知用散药以出汗,若为可虑,今用黄 补气以出汗,乃发邪汗而非损正汗也。邪 汗能亡阳,正汗反能益阳耳,所以二剂而收全功也。
此症用薏术防桑汤亦效。
防风(三钱) 桑叶(二两) 陈皮(一钱) 破故纸(二钱) 薏仁(一两) 白术(
一两)水煎服。亦必出大汗而愈,只消一剂也。
<目录>卷之十<篇名>疠风门(二则)
属性:人有头面身体先见红斑,后渐渐皮破流水成疮,以致须眉尽落,遍身腐烂,臭秽不堪,
人以为大麻风也,谁知是火毒结成之病乎。大麻风之病,南粤甚多,以其地长蛇虫,热毒之 气裹住于皮肤之间,湿蒸之气又藏遏于肌骨之内,故内外交迫,蕴结不能遽宣,反致由斑而 破,由破而腐也。此系最恶之病,不特南粤多生此病也。盖毒瓦斯何地蔑有,湿热乃天地所成,
正不可分南北也。治法必以解毒为先。然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