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取其清热利小便也。后读《洄溪医案》又谓石膏能降胃中逆气,吴鞠通又以石膏
、半
夏治痰喘。其性用不皎然乎!但生用则清热之力胜,熟用则利湿之力胜。洁古增损柴胡汤,
用石膏治产后中风,是又培土镇风之药矣。陈修园《金匮歌括》中,水气篇杏子汤方下,亦
极论石膏质重性寒,只能清肺胃,镇逆气,去内蕴之热,不能发外感之汗,即或温病有时热
气亢逆,肺叶焦满,不得运转,以石膏清之、降之,而肺气遂滋润而汗出者,此亦非发散之
功,乃清滋之效也。又疗小儿急惊,用生石膏十两,加辰砂五钱,研极细末,每服一岁至三
岁一钱,四岁至七岁一钱五分,是石膏确为重镇清痰之品,少加辰砂,借引导以达于心也

又仲景薯蓣丸下云∶欲肥者,加炖煌石膏。是又能令人肥壮也。何者?以其合山药、大枣,
能清养脾胃故也。



<目录>卷五\方药类

<篇名>丹皮不凉(并桔梗)

属性:张石顽曰∶牡丹皮虽凉,不碍发散也。窃尝丹皮辛膻异常,能通行血分,非性凉之药。
盖平而近温者,功用在归、芎之间,而其气沉降,不致不僭,故为良品。
王孟英曰∶丹皮虽凉血,而气香走泄,能发汗,惟血热有瘀者宜之。又善动呕,胃弱者
勿用。此论已略能不 于旧说矣。动呕一层,亦实有之,但物性终非上升者。
丹皮之苦,不敌其辛;桔梗之辛,不敌其苦。故二药皆以降为用,而敛散不同矣。



<目录>卷五\方药类

<篇名>论远志石菖蒲秦艽柴胡

属性:昔人谓∶读书须从对面看。此语最有意味。远志、菖蒲,书谓开心气,世遂凡于心虚之
证,
皆避之如砒毒矣。殊不知书谓开心气者,以其味微辛而力缓,止能内开心气,不能外通肤表
也。不然,如麻黄、细辛、桂枝者,岂不大开心气,而何以书绝不言之?以其力不止于此也
。若以此开心气,是病在心,而药力直致之肤表矣,是不可也。惟远志、菖蒲驯静力缓者,
足当开心气耳!且心虚之病,又各不同。如阴虚心燥,是心气已不得阴以养之,其开散已不

支,岂可复以此开之?如阳虚心气为痰水所凌,以致怔忡恍惚者,非以此开散痰水,心气何
由得舒?若亦以枣仁、五味滋之,不益之闭乎?
秦艽、柴胡退无汗之骨蒸。此语出于东垣,本不足据。然揆其义,亦不过以其苦能入骨
,辛
凉微散能清泄郁热耳!世遂谓其能发骨中之汗。夫发骨中之汗者,惟细辛、独活可以任之。

黄、桂枝力迅气浮,尚且不能沉搜入骨,而谓秦艽、柴胡之苦辛凉降,能透发骨气,致之
于表而为汗,其谁欺乎?



<目录>卷五\方药类

<篇名>敛降并用

属性:凡治痢疾,用白芍、槟榔、木香、黄连者,此数药皆味极苦涩,性极沉降者也。因痢疾
是湿热
邪毒,旁渍肠胃细络夹膜之中,苦涩之味能吸而出之,随渣滓而俱下矣。故里急后重用此等
药,攻下秽涎而病愈者,肠胃络膜之浊气泄尽也。若用大黄、芒硝,伤正留邪,每至不救;
若用粟壳、乌梅,固脱留邪,多成休息,得其一而遗其一也。钱仲阳治小儿惊痫,轻粉、巴
豆牵牛并用,一敛一泄,即摄取痰涎而驱下之也。古方此类甚多。



<目录>卷五\方药类

<篇名>敛散并用

属性:凡欲发汗,须养汗源,非但虑其伤阴,亦以津液不充,则邪无所载,仍不得出也。故桂
枝汤
中用芍药,或更加黄芩;麻黄汤中用杏仁,或更加石膏∶匪但意清内热,以为胃汁充盈,邪
乃有所附而聚,聚乃可驱之使尽耳!故《伤寒论》有发热自汗而病不愈,以桂枝汤先其时发
汗则愈者,充其荣,则卫不能藏奸也。张石顽曰∶凡患温热,烦渴不解,往往得水,或服黄
芩、石膏等寒药,浃然汗出而解者,肠胃燥热,力不胜邪,寒清助胃生津故也。凡辛散之剂
,佐用甘酸,皆此义也。小青龙之五味子,大青龙之石膏,桂枝汤之白芍,最可玩味。



<目录>卷五\方药类

<篇名>桂枝正治吐血

属性:桂枝是温通血脉之为寒闭者。吐血病中,有一种肾寒而元阳虚者,胃寒而中气怯者,皆
令血
脉不能通畅,遂旁溢而妄行。《内经》所谓血泄者,是脉急血无所行也。其证得节即动,迟
速有定期。如妇人月信者,脉既不畅,血盈即倾之而出也。每以桂枝为君治之,应手辄效,
章虚谷亦盛称桂枝能通血脉之寒闭也。若咳嗽见血,不因吐出者,尤属寒闭无疑。而世人每
谓桂能动血,一见血证,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