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

  五十七、胃中有热候

  小儿血气俱盛者,则腑皆实,故胃中生热。其状:大便则黄,四肢壮,翕然体热者

  卷之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

  五十八、热烦候

  小儿脏腑实,血气盛者,表里俱热,则苦烦躁不安,皮肤壮热也。

  卷之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

  五十九、热渴候

  小儿血气盛者,则腑脏生热,热则脏燥,故令渴。

  卷之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

  六十、中客忤候

  小儿中客忤者,是小儿神气软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经识见之人触之,与鬼神气相忤而发病,谓之客忤也,亦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状: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反倒夭矫,面变易五色。其状似痫,但眼不上摇耳,其脉弦急数者是也。若失时不治,久则难治。

  若乳母饮酒过度,醉及房劳喘后乳者,最剧,能杀儿也。

  卷之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

  六十一、为鬼所持候

  小儿神气软弱,精爽微羸,而神魂被鬼所持录。其状:不觉有余疾,直尔萎黄,多大啼唤,口气常臭是也。

  卷之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

  六十二、卒死候

  小儿卒死者,是三虚而遇贼风,故无病仓卒而死也。三虚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时之和三也。有人因此三虚,复为贼风所伤,使阴气偏竭于内,阳气阻隔于外,而壅闭,阴阳不通,故暴绝而死也。若腑脏未竭,良久乃苏;亦有兼挟鬼神气者,皆有顷邪退乃生也。

  凡中客忤及中恶卒死,而邪气不尽,停滞心腹,久乃发动,多发成注也。

  卷之四十六 小儿杂病诸候二(凡三十四论)

  六十三、中恶候

  小儿中恶者,是鬼邪之气卒中于人也。无问大小,若阴阳顺理,荣卫平和,神守则强,邪不干正。若精气衰弱,则鬼毒恶气中之。其状:先无他病,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是也凡中恶腹大而满,脉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生。余势不尽,停滞脏腑之间,更发后,变为注也。

  卷之四十七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

  六十四、注候

  注之言住也,谓之风邪鬼气留人身内也。人无问大小,若血气虚衰,则阴阳失守,风邪鬼气因而客之,留在肌肉之间,连滞腑脏之内。或皮肤掣动,游易无常,或心腹刺痛,或体热皮肿,沉滞至死。死又注易傍人,故为注也。

  小儿不能触冒风邪,多因乳母解脱之时,不避温凉暑湿,或抱持出入,早晚其神魂软弱,而为鬼气所伤,故病也。

  卷之四十七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

  六十五、尸注候

  尸注者,是五尸之中一尸注也。人无问大小,腹内皆有尸虫,尸虫为性忌恶,多接引外邪,共为患害。小儿血气衰弱者,精神亦羸,故尸注因而为病。其状沉默,不的知病处,或寒热淋沥,涉引岁月,遂至于死。死又注易傍人,故名之为尸注也。

  卷之四十七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

  六十六、蛊注候

  人聚虫蛇杂类,以器皿盛之,令相啖食,余一存者,即名为蛊,能变化。或随饮食入腹,食人五脏。小儿有中者,病状与大人、老子无异,则心腹刺痛,懊闷。急者即死,缓者涉历岁月,渐深羸困,食心脏尽,痢血,心脏烂乃至死。死又注易蛊人,故为蛊注也。

  卷之四十七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

  六十七、阴肿候

  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下通于阴。小儿有少阴之经虚而受风邪者,邪气冲于阴,与血气相搏结,则阴肿也。

  卷之四十七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

  六十八、腹胀候

  腹胀,是冷气客于脏故也。小儿腑脏嫩弱,有风冷邪气客之,搏于脏气,则令腹胀。若脾虚,冷移入于胃,食则不消。若肠虚,冷气乘之,则变下痢。

  卷之四十七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

  六十九、霍乱候

  霍乱者,阴阳清浊二气相干,谓之气乱,气乱于肠胃之间,为霍乱也。小儿肠胃嫩弱,因解脱逢风冷,乳哺不消,而变吐痢也。或乳母触冒风冷,食饮生冷物,皆冷气流入乳,令乳变败,儿若饮之,亦成霍乱吐痢。皆是触犯腑脏,使清浊之气相干,故霍乱也。挟风而络实者,则身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痢。

  凡小儿霍乱,皆须暂断乳,亦以药与乳母服,令血气调适,乳汁温和故也。小儿吐痢不止,血气变乱,即发惊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