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短气候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体实,实则气盛,盛则气逆不通,故短气。又,肺虚则气少不足,亦令短气,则其人气微,常如少气,不足以呼吸。

  诊其脉,尺寸俱微,血气不足,其人短气。寸口脉沉,胸中短气。脉前小后大,则为胸满短气。脉洪大者,亦短气也。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十四、五膈气候

  五膈气者,谓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也。忧膈之病,胸中气结,烦闷,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不为气力。恚膈之为病,心下苦实满,噫辄酢心,食不消,心下积结,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气膈之为病,胸胁逆满,咽塞,胸膈不通,噫闻食臭。寒膈之为病,心腹胀满,咳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食不消,不能食肥。热膈之为病,脏有热气,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骨烦,四肢重,唇口干燥,身体头面手足或热,腰背皆疼痛,胸痹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气及癖也。此是方家所说五膈形证也。

  经云:阳脉结,谓之膈。言忧恚寒热,动气伤神;而气之与神,并为阳也。伤动阳气,致阴阳不和,而腑脏生病,结于胸膈之间,故称为膈气。众方说五膈,互有不同,但伤动之由有五,故云五膈气。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十五、逆气候

  夫逆气者,因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食而气逆上。

  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能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能卧,卧而喘者,皆有所起。

  其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阳明者,为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气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夫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络脉之气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此络脉之疾人,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不得卧,卧而喘者,是水气之客。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津液主卧而喘。

  诊其脉,趺阳脉太过,则令人逆气,背痛温温然。寸口脉伏,胸中有逆气。关上脉细,其人逆气,腹痛胀满。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偃卧,以左足踵拘右足拇指,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癖逆气。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十六、厥逆气候

  厥者,逆也。谓阴气乘于阳。阴气居于下,阳气处于上,阳虚则阴实,实则阴盛,阴盛则上乘于阳,卫气为之厥逆,失于常度,故寒从背起,手足冷逆,阴盛故也。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十七、少气候

  此由脏气不足故也。肺主于气而通呼吸,脏气不足,则呼吸微弱而少气。胸痛少气者,水在脏腑。水者,阴气;阴气在内,故少气。

  诊右手寸口脉,阴实者,肺实也。苦少气,胸内满彭彭,与膊相引,脉来濡者,虚少气也。左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厥阴、少阳俱虚也,病苦少气不能言。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阳明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逆寒。脉弱者,少气,皮肤寒。脉小者,少气也。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十八、游气候

  夫五脏不调,则三焦气满,满则气游于内,不能宣散,故其病但烦满虚胀。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十九、胸胁支满候

  肺之积气,在于右胁;肝之积气,在于左胁。二脏虚实不和,气蓄于内,故胸胁支满。

  春脉不及,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胀满。寸口脉滑为阳实,胸中逆满也。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二十、上气胸胁支满候

  寒冷在内,与脏腑相搏,积于胁下,冷乘于气,气则逆上,冲于胸胁,故上气而胸胁支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二十一、久寒胸胁支满候

  阴气积于内,久而不已,则生寒,寒气与脏气相搏,冲于胸胁,故支满。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二十二、乏气候

  夫虚极之人,荣卫减耗,腑脏虚弱,气行不足,所以呼吸气短也。

  卷之十三 气病诸候(凡二十五论)

  二十三、走马奔走及人走乏饮水得上气候

  夫走马及人走,则大动于气,气逆于胸内,未得宣散,而又饮水,水搏于气,故有上气

  卷之十三 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