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阴其经也。与胆合,胆为腑而主表,肝为脏而主里

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气逆则头眩,耳聋不聪,颊肿
,是肝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
,面青,善悲恐,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于四时∶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待于冬;起于春。于日∶愈在丙
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待于壬癸;起于甲乙。于时∶平旦慧,下哺甚,夜半
静。禁当风。
肝部,左手关上是也。平肝脉来,绰绰如按琴瑟之弦,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
气为本。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是平脉也。反得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
,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乘肝,子之扶母,虽病当愈;反得沉濡滑者,是
肾乘肝,母之归子,虽病当愈;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肝,为土之陵木,土之畏木,虽病
不死。病肝脉来,盛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赜赜然,如新张弓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养生方》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阔步于庭。被发
缓形,以使春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逆之则
伤于肝,夏变为寒,则奉长生者少。
《养生方・导引法》云∶肝脏病者,愁忧不乐,悲思嗔怒,头旋眼痛,呵气出而愈。



<目录>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篇名>二、心病候

属性:心象火,旺于夏。其脉如钩而洪大,其候舌,其声言,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其养
血,其色赤,其藏神;手少阴其经也。与小肠合,小肠为腑而主表,心为脏而主里。
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膊胛间痛,两臂内痛
,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心气不足,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惊悸,
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善忧悲,是为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于四时∶病在心,愈于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待于春;起于夏。于日;愈
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待于甲乙;起于丙丁。于时∶日中慧,夜半甚,
平旦静。禁温衣热食。
心部,在左手寸口是也。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夏,心火王,其脉浮,洪大而散,名曰平脉也。反得沉濡滑者,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大
逆,十死不治;反得弦而长,是肝乘心,母归子,虽病当愈;反得大而缓,是脾乘心,子之
扶母,虽病当愈;反得微涩而短,是肺之乘心,金之陵火,为微邪,虽病不死。病心脉来,
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倨,如操带钩,曰心死;真心脉至,坚而
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
于后。
《养生方》云∶夏三月,此谓蕃莠。天地气交,万物英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
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
《养生方・导引法)云∶心脏病者,体有冷热。若冷,呼气出;若热,吹气出。
又云∶左胁侧卧,口纳气,申臂直脚,以鼻出之。周而复始,除心下不便也。



<目录>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篇名>三、脾病候

属性:脾象土,王于长夏。其脉缓,其形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其养形肉,
其色黄而藏意;足太阴其经也。与胃合,胃为腑主表,脾为脏主里。
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萎不收,行善 ,脚下痛
,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
,是为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于四时∶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待于夏;起于长夏。于日∶愈于
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待于丙丁;起于戊己。于时∶日 慧,平旦
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以泻之;甘以补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脾部,在右手关上是也。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
六月,脾土旺,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平脉也。反得弦而急,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
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微涩而短,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不治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