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口,有喉手引绳之义。以
《脉经》以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竟置阳明胃脉于乌有,大非经旨。况三阳在头,三
阴在手,其义亦谬。人迎谓足阳明之脉,不可以言于手明矣。然上古诊法有三∶一
取三部九候以诊通身之脉,一取太阴阳明以诊阴阳之脉,一取左右气口以诊脏腑
之气。张介宾曰‘初见《脉经》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不无摇惑,未敢遽辨。及见
《纲目》之释人迎气口,亦云人迎在结喉两旁,足阳明之脉也。又见庞安常论脉曰,
何谓人迎,喉旁取之。近又见徐东皋曰,《脉经》以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误也。若
此者,皆觉吾之先觉矣。兹特引而正之,呜呼!一言之舛,遗误千载。以此授受,
何时复正哉。立言者可不知详慎考订乎?不若吴草庐之两手俱名为气口者无弊
也。所以《内经》云,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气口即寸口也。脏腑阴阳之盛衰,莫不由此而征见也明矣。’)春夏人迎微大,
秋冬气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春夏主阳故人迎之阳脉微大;秋冬主阴,故气口之阴脉微大。微
大者,犹言略大也。)雷公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黄帝曰∶“内外皆
在焉。(言表里俱当审察也。)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脉
大紧以浮者,病益甚在外。(益甚,言病进也。脉口,即太阴气口也,故曰在中主脏。人迎,阳明腑脉也,
故曰在外主腑。脉口滑小紧沉者,阴分之邪也。人迎大紧以浮者,阳分之邪也。故皆益进日甚。)脉口浮滑者病
日进;人迎沉滑者病日损(脉口为阴,浮滑者,以阳加阴,故病日进。
人迎为阳,沉滑者,阳邪渐退,故病日损,渐自减也。)脉口滑以沉者,
病日进在内;人迎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口人迎,经分表里,故其滑沉滑浮
而病日进者,有在内在外之别也。)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脉小大等者,病难已。人迎
气口之脉,其浮沉大小相等者,非偏于阳,则偏于阴,故病难已。
【按】《禁服篇》曰∶‘春夏人迎脉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其义则可知。病
之在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易已。(病在脏者
为阴,阴本当沉,而大为阳气充也,故易已;若见小脉,则真阴衰而为逆矣。病在腑
者为阳,阳病得阳脉为顺,故浮而大者病易已。故曰∶‘阴症见阳脉者生,阳症见阴脉者死。’)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
盛坚者伤于食。”(人迎主表,
盛坚为外感伤寒。气口主里,盛坚为内伤饮食。此古法也。今则止用寸口诊法,不为不妙,然本无以左
右分内外之理。自叔和始以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其失表里之义久矣。)



<目录>卷一

<篇名>脉分四时六气

属性:十二月大寒至二月春分,为初之气,厥阴风木主令。经曰∶“厥阴之至其脉弦。”
春分至小满,为二之气,少阴君火主令。经曰∶“少阴之至其脉钩。”小满至六月大暑,为三之气,少
阳相火主令。经曰∶“少阳之至大而浮。”大暑至八月秋分,为四之气,太阴湿土主
令。经曰∶“太阴之至其脉沉。”秋分至十月小雪,为五之气,阳明燥金主令。经曰∶“阳明之至短而
涩。”小雪至十二月大寒,
为六之气,太阳寒水主令。经曰∶“太阳之至大而长。”



<目录>卷一

<篇名>脉分四方

属性:东极之地,四时皆春,其气暄和,民脉多缓。
南极之地,四时皆夏,其气蒸炎,民脉多软。
西极之地,四时皆秋,其气清肃,民脉多劲。
北极之地,四时皆冬,其气凛冽,民脉多石。
东南卑湿,其脉软缓,居于高巅,亦西北也;西北高燥,其
脉刚劲,居于污泽,亦东南也。南人北脉,取气必刚;北人南脉,取气必柔。东西不齐,可以类剖。



<目录>卷一

<篇名>脉分五脏

属性: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



<目录>卷一

<篇名>五脏平脉

属性: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招招,犹迢迢也。揭,高举也。高揭
长竿,梢必和缓,乃弦长而兼和缓柔软之象也。)
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平(连珠琅 ,皆状其盛满流行,而无太过不及之弊也。)
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和柔者,悠悠扬扬也。相离者,不模糊也。如鸡践
地,喻其缓而不迫,胃气之妙也。)
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厌厌聂聂,涩之象也。如落榆荚,毛之象也。轻浮
和缓,为和平之象。)
肾脉来喘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