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言五脏。不及六腑。而独不遗其胃者。以经络五脏。皆禀气于胃。五脏之本也。脏气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胃气乃至手太阴也。原夫两手六部。虽皆肺经之一脉。而胃气实为之总司。足阳明一经。与诸经经经交贯。为后天气血之本源。即先天之气。亦必从此而化。每见阴虚血耗之人。日服六味四物。不得阳生之力。则阴无由而长也。或问六部皆属肺经。皆主胃气。以推脏腑之病。敬闻命矣。而灵枢十二经。独以人迎寸○言者。何也。曰。此辨别脏腑诸经之盛衰。及外内诸邪之纲主也。夫寸○即是气○。又谓脉○。以配人迎。昔人所谓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即此脉也。复问其后诸经之脉。又以三倍再倍一倍言者。此又何耶。曰。三阴三阳之谓也。逆其旨。则手足太阴谓之三阴。故盛者寸○大三倍于人迎。手足少阴谓之二阴。故盛者寸○大再倍于人迎。手足厥阴谓之一阴。故盛者寸○大一倍于人迎。

  在阳经则不然。其手足阳明谓之二阳。以二经所主津液最盛。故盛者人迎大三倍。手足太阳谓之三阳。以二经所主津液差少。故盛者人迎只大再倍。手足少阳谓之一阳。以二经所主津液最少。故盛者人迎仅大一倍也。或言人迎主表。气○主里。此言人迎主腑。气○主脏者。何也。盖人迎主表。气○主里。是主邪气而言。

  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盛坚者伤于食也。此言人迎主腑。气○主脏。是指经气而言。原未尝指腑脏也。以人迎主在津血。津血灌注六腑。而偏丽于左。气○主在神气。神气钟于五脏。而偏丽于右。此阴阳血气流行之道。以上下言之。则寸为阳。尺为阴。以左右言之。则人迎为阳。气○为阴。须知人之血气。与流水无异。

  水性东行。若得风涌。即随之而逝。不可拘于南北也。人身经脉营运亦然。虽血喜归肝。气喜行脾。而有左右之属。若得其火。即随之而上炎。得其风。则随之而外扰。变幻之机。靡所不至。岂复拘于部分哉。

  脉象

  或问人身脉位。既无一定之法。但以指下几微之象。推原脏腑诸病。益切茫无畔岸。愿得显示至教。开我迷云。答曰:汝等今日各从何来?或言某从西南平陆而来,或言某由西北渡水而来,或言某于东南仄径遇师于不期之中。因谕之曰:良由汝等识吾居处,得吾形神。故不拘所从,皆可邂逅,否则 面错过矣。故欲识五脏诸病。须明五脏脉形。假如肝得乙木春升之令而生。其脉若草木初生。指下软弱招招。故谓之弦,然必和滑而缓,是为胃气。为肝之平脉。若弦实而滑,如循长竿,弦多胃少之脉也。若弦而急强。按之益劲。但弦无胃气也。加以发热。指下洪盛。则木槁火炎而自焚矣。所谓火生于木,焚木者,原不出乎火也。若微弦而浮,或略带数,又为甲木之象矣。若弦脉见于人迎,肝气自旺也。

  设反见于气○,又为土败木贼之兆。或左关虽弦,而指下小弱不振,是土衰木萎之象,法当培土荣木,设投伐肝之剂,则脾土愈困矣。若弦见于一二部,或一手偏弦,犹为可治。若六脉皆弦,而少神气,为邪气混一不分之兆。灵枢有云。人迎与寸○气大小等者,病难已。气者,脉气也,凡脉得纯脏之气。左右六部皆然者。俱不治也。或肝病证剧六部绝无弦脉,是脉不应病,亦不可治。举此以为诸脉之例,不独肝脏为然也。心属丙丁而应乎夏。其脉若火之燃薪。

  指下累累。微曲而濡。故谓之钩。然必虚滑流利。是为胃气。为心之平脉。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钩多胃少之脉也。若瞥瞥虚大。前曲后居。但钩无胃气也。若虚大浮洪。或微带数。又为丙火之象。故钩脉见于左寸。

  包络之火自旺也。或并见于右寸。火乘金位之兆。设关之外微曲。又为中宫有物阻碍之兆也。脾为己土而应于四季。虽禀中央湿土。常兼四气之化而生长万物。故其脉最和缓。指下纡徐而不疾不迟。故谓之缓。然于和缓之中。又当求其软滑,是谓胃气。为脾之平脉。若缓弱无力。指下如循烂绵。缓多胃少之脉也。若缓而不能自还。代阴无胃气也。若脉虽徐缓而按之盈实。是胃中宿滞蕴热。若缓而涩滞。指下模糊。按之不前。胃中寒食固结。气道阻塞之故耳。若缓而加之以浮。又为风乘戊土之象矣。设或诸部皆缓。而关部独盛。中宫湿热也。

  诸部皆缓。寸○独滑。膈上有痰气也。诸部皆缓。两尺独显弦状。岂非肝肾虚寒。不能生土之候乎。肺本辛金而应秋气。虽主收敛。而合于皮毛。是以不能沉实。但得浮弱之象于皮毛间。指下轻虚。而重按不散。故谓之毛。然必浮弱而滑。是为胃气。为肺之平脉。若但浮不滑。指下涩涩然如循鸡羽。毛多胃少之脉也。昔人以浮涩而短。为肺脏平脉、意谓多气少血。脉不能滑。不知独受营气之先。营行脉中之第一关隘。若肺不伤燥。必无短涩之理。即感秋燥之气。亦病肺耳。非肺气之本燥也。若浮而无力。按之如风吹毛。但毛无胃气也。加以关尺细数。喘嗽失血。阴虚阳扰。虽神丹不能复图也。若毛而微涩。又为庚金气予不足之象矣。若诸部皆毛。

  寸○独不毛者。阳虚浊阴用事。兼挟痰气于上也。诸部不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