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惟当补胃调中。推扬谷气而已。若吐而诸药不效。必加镇重以坠之。吐而中气久虚。必借谷食以和之。(必读)

  呕吐忌下凡呕吐者。切不可下。逆之故也。(丹溪)惟兼胸满腹胀者。视其何部不利。然后利之。(大全)

  阴虚成呕诸阳气浮。无所根据纵。呕咳上气。此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地黄汤加石斛、沉香治之。(汇补)

  【附漏气走哺】先吐后泻。身热腹闷。名曰漏气。漏气者。上焦伤风也。二便不通。气逆不续。名曰走哺。走哺者。下焦实热也。

  (准绳)

  【附食痹】食痹者。食已则心下痛。吐出乃止。此因胃脘痰饮恶血留滞于中所致。薤白半夏汤治之。(汇补)

  用药主以二陈汤。加藿香、浓朴。因食者。必嗳气吞酸。加枳实、山楂、麦芽。因气者。必痞满不舒。加枳壳、苏梗、浓朴。胃热者。必呕苦吐酸。加黄连、姜炒山栀。胃寒者。必呕冷不食。加炮姜、益智。湿痰者。必呕绿水痰涎。加苍术、香附。虫痛者。必吐清水。能食加楝根、使君。气虚挟热合四君子。气虚挟寒合理中汤。或入糯米共煎。或用伏龙肝水煎。或煎好调代赭石末服。

  呕吐选方二陈汤 治呕吐诸症。为能安胃气降逆气也。(方见痰症)

  六君子汤 治胃气衰微呕吐。(方见中风)

  理中汤 治胃气虚寒呕吐。(方见中寒)

  竹茹汤 治胃热火炎呕吐。

  橘皮 半夏(各三钱) 甘草 竹茹(各一钱) 山栀(七分) 枇杷叶(二片) 姜 枣左金丸 治肝火上逆呕吐。

  黄连 吴茱萸(各等分)

  末之。粥丸。煎白术陈皮汤下。

  小半夏汤 治胃实呕吐。

  半夏 生姜(各三钱)

  加橘皮。名橘皮半夏汤。

  大半夏汤 治胃虚呕吐。

  半夏(五钱) 人参(三钱) 白蜜(三钱)

  水扬二百四十遍煎。

  半夏生姜大黄汤 治邪实呕吐。便闭可下者。

  半夏(二两) 生姜(两半) 大黄(二两)

  水煎。分三服。

  红豆丸 治胃气久虚。大寒呕吐。

  丁香 胡椒 砂仁 红豆(各二十粒)

  姜汁糊丸。以大枣去核填药。面裹煨熟。细嚼白滚汤下。

  麦冬汤 治漏气。因上焦伤风。邪着不舒。闷而呕吐。

  麦冬 芦根 竹茹 白术(各五两) 甘草(三两) 茯苓(三两)

  人参 陈皮 葳蕤(各三两) 生姜(五片) 陈皮(一撮)

  水煎。分服。

  人参汤 治走哺。由大小便不通。下焦实热。

  人参 黄芩 知母 萎蕤(各三两) 芦根 竹茹 白术 山栀 陈皮(各半两) 石膏(一两)

  每服四钱。水煎。

  旋复代赭汤 治呕吐不已。真气逆而不降。用此镇坠。

  旋复花(三钱) 代赭石(一钱研)

  用旋复花煎。调赭石末服。

  卷之五 胸膈门

  痞满

  大意痞与否同。不通泰之谓也。气血痰积。皆能成之。觉满闷痞塞。按之不痛。由脾弱勿能运化。故内经谓太阴所至为痞膈中满。(汇补)

  内因痞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填满痞塞。皆湿土之为病也。(心法)

  外候否与胀满不同。胀满则内胀而外亦有形。痞满则内觉满塞而外无形迹。(汇补)

  痞分虚实虚痞不食。大便利。实痞能食。大便闭。虚痞以芍药、陈皮和之。实痞以浓朴、枳实消之。(汇补)

  痞满分治有饮食痰积不运为痞者。六君子加山楂、谷芽。有湿热太甚。土来心下为痞者。分消上下。与湿同治。或黄连泻心汤。不因误下。邪气乘虚为痞者。宜理脾胃。兼以血药调之。有阴火上炎。痞闷嗳气者。宜降火。有肝气不伸。膈有稠痰。两寸关脉弦滑带涩者。当先吐而后舒郁。有中虚不运如饥如刺者。益气温中。有内伤劳役。清气下陷。浊气犯上者。补中益气。兼清湿热。有悲哀多郁。痰挟痰血。结成窠囊者。宜逐瘀行气。有食后感寒。饮食不消。或食冷物成痞者。宜温中化滞。(汇补)

  痞分肥瘦肥人心下痞。湿痰也。二陈二术。有火加芩、连。实者去白术。或滚痰丸。瘦人心下痞。乃郁热也。宜枳实、黄连以导之。葛根、升麻以发之。(汇补)

  脉法胸痞脉滑。为有痰结。弦伏中虚。微涩气劣。沉涩血郁。(举要)

  治法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为患。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二陈、越鞠、芩连之类。久之固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