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指掌)热壅于肺则咳血。久嗽损肺。亦能咳血。壅于肺者易治。不过清之而已。

  损于肺者难治。久成痨瘵。宜甘桔汤。加阿胶、黄芩、贝母、麦冬、茯苓、丹皮、生地、款冬、沙参主之。或天门冬丸。

  (汇补)

  【附咯血】咯血属肾。或成疙瘩。或如红丝。在痰中唾中。咳咯而出。(东垣)多因心气虚耗。不能主血。血不归经。停留于内。得咯而出。其症面色痿黄。五心烦热。(立斋)此是肺肾有伤。治宜滋阴降火。生地黄散主之。(入门)

  【附唾血】唾中带血。属在肾经。亦有瘀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者。脉坚强者死。软滑者生。清唾汤主之。(汇补)

  【附痰涎血】痰中带血。多属脾经。须分痰血先后施治。先见血而后嗽痰者。此相火上炎。煎熬成痰。降火为主。若用消痰。则血溢而不止。其先痰嗽而后见血者。是积热生痰。载血上行。清痰为要。若用血药。则痰滞而不行。(汇补)

  【附齿衄】有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曰齿衄。属阳明少阴二经症。从阳明者。龈肉腐烂。痛甚口臭。齿不动摇。由好饮及膏粱积热所致。从少阴者。齿浮动脱落。口不臭。由好色火旺水亏所致。其属阳明者。服清胃散。热甚者。承气汤。外敷石膏散。属少阴者。六味丸。加黄柏、骨碎补。阳虚者。八味丸。外敷雄鼠骨散。或青盐炒香附擦之。外治用烧盐、釜墨二物研匀。临卧擦牙漱口亦佳。(汇补)

  【附肌衄】有皮毛节次出血。少间不出。即皮胀如鼓。口鼻眼目俱皆胀合。名曰脉溢。以姜汁和水。各一二盏饮之。(类案)

  【附 血】有膝腕后委中穴。搔之血出不止。谓之 血。此肾与膀胱虚热也。

  吐血选方四物汤 统治血症。

  归脾汤 收功调补者用之。

  六味丸 阴虚火动者用之。

  八味丸 阳虚水泛者用之。(以上四方俱见中风)

  理中汤 阳虚阴走者用之。(方见中寒)

  独参汤 血脱益气者用之。

  人参分量随定。须拣上等者。清水浓煎顿服。

  犀角地黄汤 上病疗下之方。

  当归 丹皮 犀角(各一钱) 生地(四钱)

  一方用大黄、黄芩、黄连。

  门冬饮子 治气虚不能摄血。

  麦冬 五味子 人参 当归 黄 生地水煎。

  生地黄散 清上滋下之方。

  生地 熟地 枸杞 地骨皮 天冬 白芍 甘草 黄芩 黄天门冬丸天冬 阿胶 甘草 贝母 茯苓 杏仁炼蜜丸。

  四生丸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等分。捣烂。每服一钱。水煎。

  清胃散 治阳明胃火。

  黄连 生地 当归(各三分) 升麻(一钱) 丹皮(五分)

  水煎。冷服。

  三黄补血汤 阳生阴长之方。

  熟地(二钱) 生地(三钱) 黄 丹皮 川芎 升麻(各一钱) 当归 柴胡(各一钱五分) 白芍(五钱)

  清唾汤 治唾中带血。随唾而出。

  知母 贝母 桔梗 黄柏 熟地 玄参 远志 天冬 麦冬(各等分) 炮姜(减半)

  水煎。

  又方 用芦根汁、藕节汁、梨汁和童便饮之。

  卷之五 胸膈门

  呃逆

  大意内经有咳逆而无呃逆。大率由痰闭于上。火动于下。上注于肺。直冲清道而作声也。有阴阳之分。虚实之别。寒热之异。不可一概混治。要知胃实则噫。胃虚则哕。(汇补)

  内因有久病胃虚者。有伤寒失下者。有痰结于上。火起于下。痰火相搏者。有胃弱阴虚。木挟火势。上凌胃土者。

  有过服寒凉。胃寒而得者。有水停食郁。气逆而得者。有恚怒郁热者。有单衣着寒者。(汇补)

  外候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虚呃。气不接续。呃气转大。脉虚无力。瘀呃。心胸刺痛。水下即呃。脉芤沉涩。(汇补)

  呃逆上下中焦呃逆。其声轻而短。水谷为病也。下焦呃逆。其声恶而长。虚邪相搏也。(子昆)

  呃逆虚实不足因内伤脾胃。及大病后胃弱。多面青肢冷便软。有余因外感胃热。及大怒大饱。多面红肢热便闭。虚者难治。实者易愈。如寻常无别症。忽然发呃者。属气逆与痰滞。(入门)

  呃逆危症伤寒及滞下后。老人。虚人。妇人产后。多有呃症者。皆病深之候也。(三因)若额上出汗。连声不绝者危。(医鉴)

  脉法浮而缓者易治。大而散者难治。结促者可治。脉代者难治。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