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洪大。外感从外而入。故左脉浮盛。

  用药主以补中益气汤。挟外邪。随六经见症治之。挟痰。加半夏、茯苓、姜汁。头痛。加蔓荆。头眩。加天麻。巅痛。

  加本、细辛。心下痞。加黄连。腹痛。加芍药。脐下痛。加熟地。便滞。加归梢。腹胀。加枳实、浓朴。胸中滞气。

  加青皮。至于似阳明症者。当归补血汤。夏月劳役内伤。兼冒暑气。汗泄脉虚者。清暑益气汤。

  劳倦选方补中益气汤(方见中风)

  加白芍药、五味子。名调中益气汤。加半夏、神曲、黄柏、草豆蔻。名升阳顺气汤。

  小建中汤 治脾胃劳伤。肝木太过。及阳气不足诸病。

  桂枝 甘草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大枣(二枚) 饴糖(一斤)

  加黄 。名黄 建中汤。

  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大理中焦。兼益元阳。所谓大虚必挟寒也。(方见中寒)

  补中宁嗽汤 治内伤中气。胃弱恶食。或食不生肉。不长气力。常常微热。怯冷神疲。或带痰嗽。

  白术(炒一钱半) 茯苓(一钱) 半夏(八分) 干葛(七分) 陈皮(八分) 山楂(一钱) 人参(一钱) 砂仁(五分) 炙甘草(三分)

  加姜枣煎。

  人参养卫汤 治劳役辛苦。用力过多。以致内伤发热。

  人参 白术(炒) 麦门冬(各二钱去心) 黄 (蜜炒) 陈皮(各一钱半) 五味子(十粒研) 炙甘草(七分)

  加姜枣煎。食前服。如劳倦甚者。加熟附子五分。

  白雪糕 养元气。健脾胃。生肌肉。润皮肤。益血秘精。安神定智。壮筋力。养精神。进饮食。功同参苓白术散。

  白茯苓 怀山药 芡实仁 莲肉(去心皮各四两共为末) 陈仓米(半升) 白砂糖(斤半)

  先将药米二末。用麻布袋盛放甑内。蒸极熟。取出。入白砂糖。同搅匀。印饼晒干。男妇小儿。任意取食。

  卷之二 内因门

  虚损

  大意虚者。血气之空虚也。损者。脏腑之损坏也。(绳墨)大抵七情五脏之火飞越。男女声色之欲过度。是皆虚损之所致也。(正传)

  内因由足三阴虚损。当炎夏金衰水涸。不能啬养。至冬月火气潜藏。时亲帏 。或精血未满。而早年斫丧。或气血方长。而劳心亏损。皆能致之。(立斋)

  外候外症食少体倦。潮热自汗。身热咳嗽。腰协作痛。男子则遗精寝汗。女人必带漏经枯。素问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则不月。此之谓也。(汇补)

  外因新损感寒损阳。自上而下。一损于肺。则皮聚毛落。二损于心。则血脉不荣。三损于胃。则饮食不为肌肤。感热伤阴。自下而上。一损于肾。则骨痿不起。二损于肝。则筋缓不收。三损于脾。则饮食不能消化。(难经)

  内因久虚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经年不愈。谓之久虚。有五劳六极七伤之分。五劳应五脏。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力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事而忧则劳肺。矜持志节则劳肾。六极应六腑。血极则面枯咽肿。发堕善忘。筋极则拘挛转筋。爪黯甲痛。肉极则体瘦肉削。倦怠嗜卧。气极则喘嗽少气。皮枯毛焦。骨极则面垢齿浮。腰酸脊痛。精极则目暗耳鸣。遗浊茎弱。七伤者。推原劳极之由。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房劳思虑伤心肾。(入门)

  辨因凡阴阳亏损。皆因水火不济。(入门)真阴内亏。虚火炎灼。肺金受伤。无以生肾水。肾水枯竭。无以济心火。心火一旺。肾火从之。而梦遗精脱之病作。肺气一虚。则腠理疏豁。而盗汗自汗之病生。火动其血。血随火升。

  而咳嗽吐红之症起。(指掌)

  辨症虚损之症。因名以责实。不过气虚血虚阴虚之异耳。凡脾肺不足。皆气虚也。心肝不足。皆血虚也。肾水不足。即阴虚也。(指掌)故心肺损而色惫汗多为阳虚。肾肝损而形痿汗多为阴虚。(机要)

  脉法虚脉多弦。弦大无力为血虚。弦微无力为气虚。沉微为气虚甚。沉涩为血虚甚。寸微尺大。为血虚有火。浮急中空。为血脱气孤。(汇补)

  治法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补阳。(子和)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补其营血。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难经)

  用药气虚主以补中益气汤。血虚主以四物汤。气血俱虚。主以归脾汤。阳虚主以黄 建中汤。阴虚主以六味地黄汤。阴阳俱虚。主以八味丸。

  虚损选方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 六君子汤 归脾汤 还少丹 四君子汤 八珍汤 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 六味丸 八味丸(以上方俱见中风) 逍遥散(方见火症) 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