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常委之勿用也。(安常)
\x【附恶食】\x
恶食非止一端。有胸中痰滞者。宜导痰以助脾。有伤食恶食者。宜消化以助脾。有病久胃虚者。宜参术以
健脾。(汇补)
\x【附不能食】\x
不能食有虚有实。实则心下痞满。恶心口苦。宜消导。虚则倦怠。面色痿黄。必心下软和。宜异功散加砂仁。
有虚痰者。六君子汤。用补脾不效者。宜二神丸。虚则补其母也。若善饥不能食。属胃热。脉洪而虚者。异功
散加竹茹、黄连。脉洪而实者。人参白虎汤治之。(汇补)
\x伤食选方\x
保和丸(丹溪) 治食积酒积。
山楂肉(二两) 半夏 橘红 神曲 大麦芽 白茯苓(各二两) 黄连 莱菔子 连翘(各五钱)
末之。滴水丸。白汤下。加白术。名大安丸。
枳术丸(洁古) 消食强胃。治痞宽胸。
枳实(一两) 白术(二两)
末之。荷叶裹烧饭为丸。陈茶姜汤任下。
三黄枳实丸 治食郁成热。腹胀便秘壮实者。
大黄 黄连 黄芩 白术 陈皮 枳实 神曲
各等分。末糊丸。姜汤下。以利为度。
枳实导滞丸 行湿热之物。去积滞闷痛。
大黄(十两) 神曲(五两) 枳实(五两) 茯苓 黄芩 白术 黄连(各二两半) 甘草(一两) 泽泻(二
两)
炊饮丸。
和中丸 治胃虚食滞。厌厌不食。大便或秘或溏。
浓朴(一两) 白术(一两二钱) 半夏(一两) 陈皮(八钱) 木香(二钱半) 甘草(三钱) 枳实(三钱)
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
备急丸 治胃停生冷。心腹急痛。手不可按。右寸关脉紧盛者。
大黄 干姜 巴豆(各等分)
末之。蜜丸如豆大。姜汤下三丸。得吐利为度。此方并治中恶客忤。心腹胀痛。卒如刀刺。气急口噤卒
死者。以暖水下。或不下。捧起头。得下咽。须臾便瘥。再与三丸。以腹中鸣转。得吐下。即愈。
感应丸 化积化滞。不动脏腑。
丁香 木香 肉果 干姜(各一两) 杏仁(一百四十粒) 百草霜(二两) 巴豆(去皮膜七十粒)
同研入药内和匀。加糯米糊。入药杵千余下。丸如莱菔子大。每服十丸。食滞。陈皮汤。气滞。茴香汤。呕吐。
生姜汤下。
大枳壳丸 治一切酒食伤胃。胸膈闷痛。饮食不下。两胁刺痛。呕逆恶心。
蓬术 浓朴 人参 青皮 黑牵牛 枳壳 茯苓 木香(各一两) 大黄(二两) 陈皮 白术(各一两) 槟榔 半
夏神曲(各三两) 三棱 麦芽(各一两)
姜汁糊丸。
资生丸(缪仲淳) 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醉饱之后服之。大能消食。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茯苓(一两半) 陈皮(二两) 山楂肉(二两) 神曲(二两) 黄连(姜汁炒)
豆蔻 泽泻(各三钱) 桔梗 炙甘草 藿香(各五钱) 白扁豆(一两) 莲肉(一两) 薏苡仁(三两) 山药 麦
芽芡实(各一两半)
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每服一丸。醉饱后。细嚼。淡姜汤下。
大健脾丸
白术(三两) 广皮(一两) 黄连(八钱) 木香(七钱半) 人参(一两半) 山药
肉果(各一两) 甘草(七钱) 山楂肉 神曲 砂仁 谷芽(炒各一两) 茯苓(二两)
为末。蒸饼丸。如绿豆大。空心。午后陈皮汤下五十丸。
平胃散 人参白虎汤(二方俱见暑症) 理中汤(方见中寒)
二神丸
补骨脂(炒四两) 肉果(二两生用)
为末。枣子五十枚。生姜四两。同切片。煮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以肉研入药。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
二陈汤 瓜蒂散(二方俱见痰症) 异功散(方见血症) 六君子汤(方见中风)



<目录>卷之二\内因门

<篇名>伤酒

属性:\x大意\x
酒之为物。气热而质湿。(内经)气味俱阳。阴寒之时。少饮能御邪助神。壮气活血。恣饮则生痰益火。耗气损
精。令暴病暴死。世人认为痰厥中脏。而不知酒色自戕之所致也。(三锡)
\x内因\x
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酒气与谷气相抟。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内经)
\x外症\x
轻者。头痛眩晕。呕吐痰逆。神昏烦乱。胸满恶心。饮食减少。小便不利。(医鉴)甚者。大醉之后。忽然战栗。手
足厥冷。不省人事。名曰酒厥。(汇补)
\x酒伤各经\x
酒循经络。留着为患。入肺则多嚏多痰。入心则多笑多言。入肝则善怒有力。入脾则思睡。入肾则思淫。及
其久也。伤肺则变咳嗽消渴。伤心则变怔忡不寐。伤脾则变痞满疸胀。伤肝则变胁痛吐血。伤肾则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