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下,用五分,绵裹噙化,咽津亦得,日两三服。

  玉粉丸(《宝鉴》) 治冬月寒痰结,咽喉不利,语声不出。

  半夏(洗,五钱) 草乌(一字,炒) 桂(一字)

  上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

  蛤蚧丸(丹溪) 治肺间邪气,胸中积血作痛失音,并治久咳失音。

  蛤蚧(一对,去嘴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米醋炙) 诃子(煨,去核) 阿胶(炒) 生地黄麦门冬(去心) 北细辛(去苗)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枣大。每服一丸,食后含化。

  治暴嗽失音语不出方(《千金》)

  杏仁(研如泥) 姜汁 砂糖 白蜜(各一升) 五味子 紫菀(各三两) 通草 贝母(各四两) 桑白皮(五两)

  上以水九升,煮五味子、紫菀、通草、贝母、桑白皮,取三升,去滓,入杏仁泥、姜汁、白蜜和匀,微火煎取四升,初服四合,日再夜一,后稍加。

  通声膏方五味子 款冬花 通草(各三两) 人参 细辛 桂心 青竹皮 菖蒲(各二两) 杏仁泥(一升) 白蜜(二斤) 枣膏 姜汁(各一升) 酥(五升)

  上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渣,纳姜汁、枣膏、酥、蜜,煎令调和,酒服如枣二大丸。

  七珍散 治产后不语。

  人参 石菖蒲 生地黄 川芎(各一两)

  细辛 防风 辰砂(另研。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

  地黄饮子(见中风。) 加味逍遥散(见疠风。) 加味归脾汤(见健忘。) 八珍汤(见虚劳。) 秦艽升麻汤(见中风。) 柴胡清肝散(见耳衄。) 小柴胡汤(见往来寒热。)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俱见虚劳。) 佛手散即芎归散(见喘。)

  第五册

  消瘅

  肾气丸 即八味丸(见虚劳。)

  五苓散(《金匮》) 治小便不利而渴。

  猪苓(去皮,七钱半) 泽泻(一两二钱七分) 茯苓(七钱半) 桂(去皮,半两) 白术(七钱半)

  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猪苓汤(《金匮》) 治发热脉浮。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白虎加人参汤(见伤暑。)

  文蛤散(《金匮》) 治渴欲饮水不止。

  用文蛤四两,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人参石膏汤(《保命》) 治膈消,上焦烦渴,不欲多食。

  人参(五钱) 石膏(一两) 知母(七钱) 甘草(四钱)

  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温服。

  加减地骨皮散(钱氏) 治上消。

  知母 柴胡 甘草(炙) 半夏 地骨皮 赤茯苓 白芍药 黄 石膏 黄芩 桔梗(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姜五片,水煎,食远温服。

  竹叶石膏汤(仲景)

  石膏(一斤) 竹叶(二把) 半夏(半升,汤洗) 粳米(半升) 麦门冬(去心,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竹叶黄 汤 治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 生地黄(各二钱) 黄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黄芩(炒) 甘草 芍药 人参半夏 石膏( 。各一钱)

  上水煎服。

  《宣明》黄 汤 治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少溲多,当被肺平心。

  黄 (三两) 五味子 人参 麦门冬 桑白皮(锉。各二两) 枸杞子 熟地黄(各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无时。

  钱氏白术散 治虚热而渴。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藿香(去土) 木香 甘草(各一两) 干葛(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温服。如饮水多,多与服之。(海藏云:四君子加减法,治湿胜气脱,泄痢太过。)

  《宣明》麦门冬饮子 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胸满心烦,精神短少。

  人参 茯神 麦门冬 五味子 生地黄 炙甘草 知母 葛根 栝蒌根(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加竹叶十四片,煎至七分,温服,无时。

  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