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平。本脏之气盛者,其脉独见,轻则病甚,过则必死。故经曰:真脏之脉弦,无胃气则死。先生之疾,幸而未至于甚,尚可调补。人知服牵牛、大黄为一时之快,不知其为终身之害也。遂用平胃散加白术、茯苓、草豆蔻仁,数服而腹胀溏泻肠鸣时痛皆愈,饮食进,止有肢体浮肿,以导滞通经汤主之,良愈。

  木瓜丸(见中风。)

  分气香苏饮桑白皮(炒) 陈皮 茯苓 大腹皮 香附(炒。各一钱) 紫苏(一钱半) 桔梗 枳壳(各八分)

  草果仁(七分) 五味子(十五粒)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入盐少许,食前服。

  消导宽中汤白术(一钱五分) 枳实(麸炒) 浓朴(姜制) 陈皮 半夏 茯苓 山楂肉 神曲(炒) 麦芽(炒)

  萝卜子(炒,各一钱)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服。(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

  胃苓汤苍术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泽泻 猪苓(各一钱) 甘草(六分) 官桂(五分)

  上水加生姜煎服。

  加味五皮汤 即五皮散内,脚肿加五加皮、木瓜、防己。不服水土,入胃苓汤。

  消风败毒散人参 独活 柴胡 桔梗 枳壳(麸炒) 羌活 茯苓 川芎 前胡 甘草 荆芥防风(各一钱)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升麻和气散(《和剂》)

  干姜(半钱) 干葛(一两) 大黄(蒸,半两) 熟枳壳(半钱) 桔梗 熟苍术 升麻(各一两) 芍药(七钱半) 陈皮 甘草(各一两半) 当归 熟半夏 白芷 茯苓(各二钱)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灯芯十茎,煎七分,食前温服。

  补中益气汤(见劳倦。) 六味丸(见虚劳。) 人参平肺散(见喘。) 滋阴丸(即益阴肾气丸,见目。)

  加减《金匮》肾气丸 治肺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蛊证,其效如神。此证多因脾胃虚弱,治失其宜,元气复伤而变证者,非此药不能救。

  白茯苓(三两) 附子(五钱) 川牛膝 官桂 泽泻 车前子 山茱萸 山药 牡丹皮(各一两) 熟地黄(四两,捣碎,酒拌杵膏)

  上为末,和地黄,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下。(《济生》以附子为君,此薛新甫重定者。)

  调胃白术泽泻散(《元戎》) 治痰病化为水气,传为水鼓,不能食。

  白术 泽泻 芍药 陈皮 茯苓 生姜 木香 槟榔(各等分)

  上为末。

  一法,加白术,本药各半,治脐腹上肿如神。心下痞者加枳实,下盛者加牵牛。

  八正散(见淋。) 栀子豉汤(见虚烦。)

  附方汉防己煮散 主水肿上气方。(褚澄秘之。)

  汉防己 泽漆叶 石韦(去毛) 桑白皮 泽泻 丹参 茯苓 橘皮 白术(各三两) 生姜(切 十两) 郁李仁(五合) 通草(一两)

  上十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一升七合,内四方寸匕,煮取八合,顿服,日二。小便利为度。

  葶苈丸 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喘促不安,小便赤色。

  甜葶苈(隔纸炒) 贝母(煨黄色) 木通(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防己(各二两)

  上为细末,用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桑白皮煎汤,食前送下。

  白术木香散 治喘嗽肿满,变成水病者,不能食,不能卧,小便秘者宜服。

  白术 猪苓(去皮) 槟榔 赤茯苓 泽泻(各一钱半) 木香 甘草(各一钱) 官桂(七分) 滑石(三钱) 陈皮(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一盅,食前服。

  分气补心汤 治心气郁结,发为四肢浮肿,上气喘急。

  木通 川芎 前胡(去苗) 大腹皮(泡) 青皮 白术 枳壳(麸炒) 甘草(各一钱,炙) 香附(去毛,炒) 白茯苓 桔梗(各一钱半) 细辛 木香(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调荣饮 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肉赤纹,名血分。

  蓬术 川芎 当归 延胡索 白芷 槟榔 陈皮 赤芍药 桑白皮(炒) 大腹皮 赤茯苓 葶苈(炒) 瞿麦(各一钱) 大黄(一钱半) 细辛 官桂 甘草(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煎服法同前。

  当归散 水肿之疾,多由肾水不能摄养心火,心火不能滋养脾土,故土不制水,水气盈溢,气脉闭塞,渗透经络,发为浮肿之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