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蜡三两,重煎之成膏,涂疮上并服之。

  清水膏 治痈疽,及一切毒肿,坚硬肿痛,攻冲四畔 肿,抽热毒,散肿气。

  羊桃根 川大黄 黄芩 绿豆粉 黄柏(各一两) 赤小豆上为细末。用芸苔菜取自然汁,入蜜少许,相和调药,令稀稠得所。看四畔肿赤处大小,剪生绢上匀摊,可浓一钱许贴之,干即易。

  水调膏 治痈疽毒热,赤 疼痛。

  川大黄(生用,研末) 杏仁(去皮尖,研) 盐花(各三分)

  上为细末。研令匀,以新汲水和调,稀稠得所。旋即涂肿上,干即易之。

  郭氏水澄膏 治风热肿毒,赤红色,攻 疼痛不止。

  白芨 白蔹(各四钱) 郁金(一对) 大黄 黄柏 黄药子 榆皮(各七钱半) 乳香 没药雄黄(各半两)

  上为细末。用新汲水一碗,药末不以多少,澄于水内,药定去水。敷于肿处,上用白纸封之,用鸡翎掠此水湿润。

  二黄膏 治一切肿毒。

  黄柏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用醋调搽,如干以水润之。

  揭毒散大黄(一两半) 白芨(一两) 朴硝(二两)

  上为末。用井水调搽,如干再搽。

  薛按:此二方及寒凉之药,若疮疡 肿作痛,属阳之证,宜用之。或微肿痛,而不赤者,恐不宜用。盖气血喜温而恶寒,若冷气入里,反为难治之证矣。

  三消散 退极热证,赤肿 开者。

  朴硝 焰硝 大黄 栀子(炒黑色) 寒水石 南星(各等分)

  上为细末。生地黄汁,调涂贴。芙蓉叶捣汁调亦可。

  四面楚歌 敷诸般疽,发肿赤痛不可忍,未成角散,已成角破,至疮口合而止。

  荆芥(和根,锉碎) 赤芍药 大柏皮 土当归 山大黄 土白芷 天南星 赤小豆 商陆根(锉片子,焙) 白芨 赤敛 白蔹 草乌 寒水石(煨或炒,各等分)

  上为末。生地黄汁,调角四畔,或苦齑根汁,肿用商陆根研汁,未溃则满涂上,或有尖起处,则留出疮口。

  水师晶明 治诸发已破未破皆洗,如成脓溃烂,最要洗净,去故肉生新肉,洗后净干,再用角贴掺药,一日一次。

  大柏皮 泽兰 莽草 荆芥 赤芍药 山大黄 土白芷 土当归 独活(各等分)

  上锉粗散。用水一斗,入葱白、大椒、橘叶同煎熏洗。如已烂,入猪蹄下膝爪骨肉煎,可免干痛,净洗为度。

  卷之一 肿疡(十六)

  点药

  痈疽有小白头者,初起即以膏子点之,毒轻者自消,毒重者出水,甚至流黑汁而愈,最甚者即未散,亦大杀其毒矣。

   砂膏 治痈疽肿毒,并治瘰 ,点落 痣等。

  砂(生用,一钱) 石矿灰(一两,炒黄色) 白丁香(三钱,炒黄色) 黄丹(半斤,生用)

  碱(一斤,淋水五碗)

  前四味研为极细末。次将碱水煎作一碗,成膏待冷以前未入膏,和匀藏瓷器中,一应毒物以膏点之。白丁香即麻雀儿屎,用坚尖者,不用软颓者。

  六灰膏 治发背、疔疮、疖子、肿毒、 疮、痔疮、痣子、 子,其功用与 砂膏同也。

  灰苋 桑木 枣木 养麦料 茄科(各烧为灰) 石矿灰(研细)

  上件多少不妨。和匀,汤泡水淋,淋下之水,煎成膏如糊,装瓷器中,一应毒物,以膏点之。若点疡疮、痔疮,待烂去少许,再点之,再烂去,如是渐渐点去。

  援生膏 治诸般恶疮,及瘰 、鼠疮才起者,点破即愈。

  血竭(一钱) 蟾酥 轻粉(各三钱) 麝香(五分) 雄黄(五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以 上药俱为极细末。

  上用荞麦秸灰,或真炭灰一斗三升,淋灰汤八九碗,用栗柴或桑柴文武火煎作三碗,取一碗收留,将二碗盛于好瓷器内,候温将药末入灰汤内,用铁瓢或桑柳枝右搅,又用好细锻石一升,入药灰汤,搅匀,取出候冷过宿,盛于小白瓷罐内。凡遇诸恶疮,点在当头,一日二次,次日又一次,疮头食破,约五分血水出为妙,恐日久药干,将前收留灰汤和用。

  卷之一 肿疡(十六)

  灸法

  痈疽初发小点一二日间,急以大蒜头,横切如钱,贴其中心,顿小艾炷灸之,五壮而止。若形状稍大,以黄秆纸蘸酒全贴,认先干处为筋脚,于先干处灸之,或两处先干皆灸,但五七状止。又法,屈指从四围寻按,遇痛处是根,就此重按深入,自觉轻快,即此灸之,更于别处灸。若或大肿,即捣蒜为饼焙干,蘸法醋炙热,更换频罨,或以熨斗火于蒜饼上熨之,更换热饼频熨,如觉患处走散,即以绵帛覆盖,勿令气泄,俟少间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