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煎服愈。

  古今录验橘皮汤 疗春冬伤寒、秋夏冷湿咳嗽,喉中作声,上气不得下,头痛方。

  陈橘皮 紫菀 麻黄(去根) 杏仁(制) 当归桂心 甘草 黄芩(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深师四满丸 治上气嗽,饮嗽,燥嗽,冷嗽,邪嗽,谓之五嗽。

  干姜(炮) 桂心 踯躅花 芎 紫菀(各二两) 芫花根皮(五钱)

  蜈蚣(一条,去头足,炙) 细辛 甘草(炙) 鬼督邮 人参 半夏(汤洗,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大豆许。每服五丸,米饮下,日三服。未应,加至七八丸。

  团鱼丸 治骨蒸劳嗽,累效。

  贝母 前胡 知母 杏仁 柴胡(各等分) 生团鱼(二个)

  上药与鱼同煮熟,取肉连汁食之,将药焙干为末,用骨更煮汁一盏,和药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煎黄 六一汤,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黄 六一汤调理。

  参术调中汤 泻热补气,止嗽定喘,和脾胃,进饮食。

  黄 (四分) 桑白皮(五分) 人参 炙甘草 青皮 白茯苓(各三分) 五味子(杵,五分)

  白术(三分) 地骨皮 麦门冬 陈皮(各五分)

  上水煎服。

  噙化丸 (自制方)清肺止嗽,定喘化痰。

  薄荷叶(四两) 桑白皮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知母(去皮毛) 百部贝母(去心) 柿霜(各二两) 枇杷叶(去毛,蜜炙) 诃子肉 阿胶 橘红 紫菀 款冬花(各一两半)

  栝蒌仁(去油) 栝蒌皮穗 黄芩 杏仁(炒,去皮尖油,取净霜) 白茯苓 玄明粉 铅白霜桔梗(各一两) 旋复花 马兜铃 五味子(各七钱半) 硼砂(五钱) 冰片(一钱,非真者勿用)

  上为极细末,梨膏为丸,如无梨膏,则以白蜜、竹沥、梨汁,熬至滴水不散为度,丸如龙眼大,噙化一丸。

  参 补脾汤 治肺证因脾气虚弱,咳唾脓涎,中满不食,宜兼服此药,以补脾土生肺金。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 (炙,二钱半) 茯苓 当归 陈皮(各一钱) 升麻(三分)

  五味子(四分,杵) 炙甘草(五分)

  上姜水煎服。

  卷之三 杂证门下

  喘满

  岐伯曰: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原疾之由,皆本于肺与气。然感外邪,则有太阳证脉浮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

  阳明病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宜承气汤,若表邪未解,误服下利药,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若微喘者,桂枝浓朴杏子汤。汗出而喘,若无大热者,宜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若表邪未解,心下停水,发热而喘,或呕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主之。若阴证喘促者,四肢逆冷,脉息沉细,或寸大尺小,或六脉促疾,或心下胀满结硬,若冷汗自出,或大便频数,上气喘促,或咽喉不利者,此是本气极虚,内外挟寒冷所致,使阴寒内消,阳气得复则愈,宜返阴丹主之。(以上诸方,并见伤寒准绳。)大概诸脏相乘而喘者,以杏子散。(本条。)如感寒伏热而喘者,以华盖散、(杂病嗽。)九宝汤。(杂病喘。)若暴寒向火,覆衣被过当,伤热肺实而喘促者,其状多有热证,宜洗心散,(杂病发热。)冷水调服。若因气宇不调,痰盛喘促者,宜四七汤(杂病气)。兼官局桔梗汤,(杂病痰饮。)姜煎服。若涎多而喘者,宜千缗汤、(杂病喘。)橘皮半夏汤。(本条。)若不得卧,卧即喘者,此由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则浮而开,使气不得通流,其脉沉大,宜神秘汤。(杂病喘。)

  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大如杯,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痈疽,宜枣膏丸。(本条。)

  若上气喘者,神授汤。(本条。)若上盛下弱而喘促者,宜苏子降气汤(杂病气。)吞黑锡丹。(杂病头痛。)若尊年之人,素来禀赋太浓,不任热药者,不可轻投丹剂及诸热药,但以秘传降气汤、分心气饮。(俱杂病气。)论之梗概,不出于此矣。若素有香港脚而喘者,当作香港脚治之。又有骨蒸劳喘,自有专门,不敢滥及。

  〔薛〕东垣云: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故咳嗽气短气上,皮毛不能御寒,精神少而渴,情惨不乐,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治法:若肺气虚弱,用四君子(杂病虚劳。)加枳壳、半夏。脾虚不能生肺,补中益气汤。(杂病劳倦。)七情气结,四七汤。(杂病气。)脾经郁结,归脾汤。(杂病健忘。)脾气虚弱,人参补肺散。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