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61-证治准绳·类方-第88页

之) 栝蒌仁(带瓤同研)
上以海蛤入栝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
清中汤
(《统旨》) 治火痛。
黄连 山栀(炒。各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姜汤泡七次) 草豆蔻仁(捶碎)
甘草(炙,各七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妙香散
(《良方》) 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虚烦少睡,夜多盗汗。常服补益气血,安镇 心神。
山药(姜汁炙) 茯苓(去皮) 茯神(去皮木) 远志(去心,妙) 黄 (各一两) 人参 桔梗(去芦)
甘草(炙。各半两) 木香(煨,二钱半) 辰砂(三钱,另研) 麝香(一钱,另研)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
加味七气汤
(《统旨》) 治七情郁结,心腹痛,或因气而攻痛。
蓬术 青皮 香附(俱米醋炒,各一钱半) 玄胡索(一钱) 姜黄(一钱) 草豆蔻仁(八分) 三 棱(炮七分) 桂心(五分) 益智仁(七分) 陈皮(八分) 藿香(七分) 炙甘草(四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死血胃脘痛,加桃仁、红花、各一钱。
沉香降气散 正气天香散(并见气。) 桃仁承气汤(见伤寒蓄血。)
失笑散
(《经验》) 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
五灵脂(净好者) 蒲黄(等分)
上为末,每二钱,用黄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盏,煎至七分,热服。
手拈散
(《奇效》) 治心脾气痛。
延胡索 五灵脂 草果 没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温热酒调下。
集效丸 万应丸 煎红丸(三方并见虫。) 乌梅丸(见伤寒蛔厥。)
甘草粉蜜汤
(《金匮》)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渣,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五苓散(见伤寒渴。) 参苏饮(见发热。) 二陈汤(见痰饮。) 越鞠丸(见郁。)
温胃汤
(东垣) 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白豆蔻(三分) 益智 砂仁 浓朴 甘草 干姜 姜黄(各二分) 黄 陈皮(各七分)
人参 泽泻(各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食前温服。
术桂汤
(东垣) 治寒热所客,身体沉重,胃脘痛,面色痿黄。
麻黄(一钱) 桂枝(五分) 杏仁(十粒) 草豆蔻仁 半夏 泽泻 炒曲(各五分) 苍术(三钱)
陈皮 白茯苓(各一钱) 猪苓 黄 (各五分) 炙甘草(二分)
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
桂黄散 大承气汤 小建中汤 大柴胡汤(三方,并见《伤寒》。) 胃苓汤(见泄泻。) 理中 汤(见伤寒。) 补中益气汤(见劳倦。) 温中丸(见黄胆。)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二两,见伤食。) 木 香槟榔丸(见伤食。) 紫雪(见发热。) 小胃丹(见痰饮。) 左金丸(见发热。) 十全大补汤(见虚劳。) 五 膈宽中散(见反胃。) 四七汤(见中气。) 挝脾汤(见呕吐。) 苏子降气汤(见痰饮。) 小半夏茯苓 汤(同上。) 半硫丸(见大便秘。)
附方
拈痛丸
(《奇效》,下同) 治九种心痛。
五灵脂 蓬莪术(煨) 木香 当归(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橘皮煎汤送下。
大沉香丸
治冷气攻冲,心腹刺痛,亦治卒暴心痛。
沉香 干姜(炮) 姜黄 辣桂 檀香(以上各四钱) 甘松(洗,焙) 白芷 天台乌药 甘草 (以上各八两) 香附(一斤) 白豆蔻仁(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细嚼,用生姜汤下。
沉香降气汤加乳香,治阴阳不和,心腹刺痛。(方见气门。)
灵脂酒
治热气乘心作痛。
五灵脂(去砂石,炒) 玄胡索 没药(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芜荑散
治大人小儿蛔咬心痛。经云∶虫 贯心则杀人。欲验之,大痛不可忍,或吐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发有休止,此是蛔心痛也,宜速疗之。
芜荑 雷丸(各半两) 干漆(捶碎,炒大烟尽,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水七分盏,调和服,不拘时。甚者不过三服。小儿每服半钱。
蚕砂散
治男子妇人心气痛不可忍者。
上用晚蚕砂为末,滚汤泡过,滤清汁服之,不拘时候。
治男妇急心气疼,禁了牙关欲死者,可急救。
上将隔年老葱白三五根,去皮须叶,捣为膏,将病患口斡开,用银铜匙送葱膏入咽 喉中,用香油四两灌送葱膏,油不可少用,但得葱膏下喉中,其人即苏,少时将腹内所停 虫病等物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