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临卧去枕仰卧,以津 咽之,令停留喉下,搜逐膈上,中焦食远,下焦空心,俱桐子大,以百涝水煎汤下之。用 归地者,欲下血而不损血耳,且引诸药至血分也,诸药皆犷悍,而欲以和剂之也。如血 老成积,此药攻之不动,宜去归、地,加广术,醋浸透焙干,一两,肉桂七钱。
通真丸
妇人通经,男子破血。
大黄(去皮,米醋同煮烂) 桃仁(各四两,去皮尖,另研) 天水末(四两,天水一名益元散) 干漆 (二两,用瓦上焙烟尽) 杜牛膝(二两,生)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
大内伤丸
治血瘀。
白术(黄土炒) 枳壳(麸炒) 黄芩(酒炒。各六钱) 浓朴(姜汁炒) 香附(童便炒) 苍术(米泔水洗,
葱汁炒) 草果(炒) 木瓜 赤曲(炒) 三棱(蜜炙,各五钱) 蓬术(蜜水炒,七钱) 青皮(麸炒) 川芎 白芍药(酒炒) 神曲(炒) 枳实(麸炒) 石菖蒲(各一两) 小茴香(炒) 肉桂 甘草(炙) 乳香(出汗。
各一两) 前药二十一味,共为细末,神曲糊丸,如弹子大,朱砂一两为衣。汤、酒任下,
多不过二丸。
上部内伤方
牡丹皮(一钱) 江西红曲(八分) 香附(八分,童便制) 麦芽(一钱) 桔梗(五分,中部不用) 川通 草(一钱) 穿山甲(一钱,麸炒,有孕不用) 降香(一钱,为末) 红花(七分) 山楂(八分) 苏木(一钱,捶碎)
上酒、水各一盅,煎八分。甚者加童便一盅。如痰盛加姜制半夏七分半,有孕者油 炒。如痛甚加真乳香、没药各七分半。中部加枳壳,胁痛加柴胡。
<目录>第四册<篇名>头痛属性: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伤寒太阳。)
吴茱萸汤(见伤寒吐。)
清空膏
(东垣)
羌活 防风(各一两) 柴胡(七钱) 川芎(五钱) 甘草(炙,一两半) 黄连(炒,一两) 黄芩(三两,一 半酒制,一半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临卧送下。
白虎汤(见伤寒发热。)
安神散
(东垣)
黄 羌活 酒黄柏(各一两) 防风(二钱半) 酒知母 酒生地黄 柴胡 升麻(各五钱)
炙甘草 生甘草(各三钱)
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加蔓荆子半钱,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盏,临卧去 渣热服。东垣、丹溪治虚热头痛,大率皆以酒芩、酒连、酒柏加风剂也。
川芎散
(《宝鉴》) 治头风,偏正头痛昏眩,妙方。
川芎 细辛 羌活 槐花 甘草(炙) 香附子 石膏(各半两) 荆芥 薄荷 菊花 防 风(去叉) 茵陈(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日三服。忌动风物。
清上泻火汤
(东垣) 昔有人年少时气弱,于气海、三里节次约灸五七百壮,至年老添 热厥头痛,虽冬天大寒,独喜风寒,其头痛便愈,微来暖处,或见烟火,其痛复作,五 七年不愈,皆灸之过也。
羌活(三钱) 酒知母 酒黄芩(各一钱半) 黄 酒黄柏(各一钱) 防风 升麻(各七分)
柴胡 本 酒黄连 生地黄 甘草(各五分) 川芎 荆芥 蔓荆子(各二分) 苍术 当归 (各三分) 细辛 红花(各少许)
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
补气汤
(东垣) 服前药之后服此药。
黄 (八分) 甘草(炙) 当归身(各二钱) 柴胡 升麻(各二分) 细辛(少许) 麻黄(炒) 苦丁 香(各半钱)
上水煎服。
石膏散
(《宝鉴》)
麻黄(去根节) 石膏(各一两) 何首乌(半两) 葛根(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稍热服。
石膏散
(《宝鉴》)
川芎 石膏(乱纹好者) 白芷(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热茶清调下。
荆芥散
(《本事》) 治头风。
荆芥 石膏( 存性,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三片,葱白三寸和须,使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服。
治丈夫妇人风虚头疼,气虚头疼,妇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疼,一切头疼,并皆治之。
茵陈(拣净,五两) 麻黄 石膏( 存性。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食后服,服毕仰卧霎时。
羌活附子汤
(东垣)
黄 麻黄(各一钱) 羌活 苍术(各半钱) 防风 升麻 甘草(各二分) 黑附子(一分)
白芷 白僵蚕 黄柏(各三分)
水煎,去渣温服,食后。若有寒嗽,加佛耳草三分。
麻黄吴茱萸汤
(东垣)
苍术(一钱) 麻黄 羌活(各五分) 吴茱萸(三分) 本 柴胡 升麻 黄 当归 黄柏 黄连 黄芩(各二分) 半夏 川乌 蔓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