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炮)
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二味,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杏子汤(未见,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五皮散
(《和剂》) 治风湿客于脾经,气血凝滞,以致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
上气促急。兼治皮水,妊娠胎水。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一方,加白术,磨沉香、木香入。)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热服无时。
五皮散
(《澹寮》) 治他病愈后,或疟痢后,身体目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脉虚而大。此 由脾肺虚弱,不能营运诸气,诸气不理,散漫于皮肤肌腠之间,故令肿满也,此药最宜。
大腹皮 赤茯苓皮 生姜皮 陈皮 桑白皮(炒。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同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三服。并忌生 冷油腻坚硬之物。
香苏散
(《宝鉴》) 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陈皮(去白,一两) 防己 木通 紫苏叶(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除湿汤(见中湿。) 四磨汤(见气。) 桂黄丸(缺。) 保和丸(见伤食。)
疏凿饮子
(《济生》) 治水气通身浮肿,喘呼气急,烦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
泽泻 商陆 赤小豆(炒) 羌活(去芦)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去芦) 茯苓皮 槟榔(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实脾饮
(《济生》) 治阴水发肿,用此先实脾土。
浓朴(去皮,姜制) 白术 木瓜(去穣) 大腹子 附子(炮) 木香(不见火) 草果仁 白茯苓 (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五苓散(见消瘅。) 木香流气饮(见气。)
复元丹
(《三因》) 治脾肾俱虚,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浓朴(去粗皮,姜制) 独活 白术(炒)
陈皮(去白) 吴茱萸(炒) 桂心(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煨) 槟榔(各半两)
上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紫苏汤送下。
黑锡丹(见诸逆冲上。) 苏子降气汤(见气。)
导滞通经汤
(《宝鉴》) 治脾湿有余,及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木香 白术 桑白皮 陈皮(各五钱) 茯苓(去皮,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内经》曰∶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以苦燥之,以淡泄之。陈皮苦温,理肺气,去气 滞,故以为主。桑白皮甘寒,去肺中水气,水肿肤胀,利水道,故以为佐。木香苦辛温,除 肺中滞气;白术苦甘温,能除湿和中,以苦燥之;白茯苓甘平,能止渴除湿,利小便,以 淡渗之,故以为使也。
至元戊寅五月间,霖淫积雨不止,鲁齐许平仲先生,时年五十有八,面目肢体浮肿,
大便溏多,腹胀肠鸣时痛,饮食减少。命予治之,脉得弦细而缓。先生曰∶年壮时多曾 服牵牛、大黄药,面目四肢,时有浮肿,今因阴雨,故大发。予曰∶营运之气,出自中 焦,中焦者胃也,胃气弱,不能布散水谷之气,荣养脏腑经络皮毛,气行而涩为浮肿,大 便溏多而腹肿肠鸣,皆湿气胜也。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五脏有胃气,则和平而身安。
若胃气虚弱,不能运动,滋养五脏,则五脏脉不和平。本脏之气盛者,其脉独见,轻则 病甚,过则必死。故经曰∶真脏之脉弦,无胃气则死。先生之疾,幸而未至于甚,尚可 调补。人知服牵牛、大黄为一时之快,不知其为终身之害也。遂用平胃散加白术、茯苓、
草豆蔻仁,数服而腹胀溏泻肠鸣时痛皆愈,饮食进,止有肢体浮肿,以导滞通经汤主之,良愈。
木瓜丸(见中风。)
分气香苏饮
桑白皮(炒) 陈皮 茯苓 大腹皮 香附(炒。各一钱) 紫苏(一钱半) 桔梗 枳壳(各八分)
草果仁(七分) 五味子(十五粒)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入盐少许,食前服。
消导宽中汤
白术(一钱五分) 枳实(麸炒) 浓朴(姜制) 陈皮 半夏 茯苓 山楂肉 神曲(炒) 麦芽(炒)
萝卜子(炒,各一钱)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服。(小便不利,加泽泻、猪苓。)
胃苓汤
苍术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白术 茯苓(各一钱半) 泽泻 猪苓(各一钱) 甘草(六分) 官 桂(五分)
上水加生姜煎服。
加味五皮汤
即五皮散内,脚肿加五加皮、木瓜、防己。不服水土,入胃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