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室秘藏》方云∶翳在大 ,加葛根、升麻;翳在小 ,加柴胡、羌活,是也。
当归汤(见瞳子散大。)
冲和养胃汤
治内障初起,视觉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则视物成二,神 水变淡白色,久则不睹;神水变纯白色。
柴胡(七钱) 人参 当归(酒浸) 炙甘草 白术 升麻 葛根(各一两) 黄 羌活(各一 两半) 白芍药(六钱) 防风(五钱) 白茯苓(三钱) 五味子(二钱) 干生姜(一钱)
上 咀,每服六钱,水三盏,煎至二盏,入黄芩、黄连各一钱,再煎至一盏,去滓,稍 热食后服。
上方因肝木不平,内挟心火,故以柴胡平肝,人参开心,黄连泻心火为君。酒制当 归荣百脉,五味敛百脉之沸,心包络主血,白芍药顺血脉,散恶血为臣。白茯苓泻膀胱之 湿,羌活清利小肠之邪,甘草补三焦,防风升胆之降为佐,阴阳皆总于脾胃,黄 补脾 胃,白术健脾胃,升麻、葛根行脾胃之经,黄芩退壮火,干生姜入壮火为导为使。此方逆 攻从顺,反异正宜俱备。
益气聪明汤
治证同上。并治耳聋、耳鸣。
黄 人参(各一钱二分半) 升麻(七钱半) 葛根(三钱) 蔓荆子(一钱半) 芍药 黄柏(酒炒。
各一钱) 炙甘草(半钱)
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临睡热服,五更再煎服。
上方以黄 、人参之甘温治虚劳为君。甘草之甘平,承接和协,升麻之苦平微寒,行 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之经为臣。葛根之甘平,蔓荆子之辛温,皆能升发为佐。芍药 之酸微寒,补中焦,顺血脉,黄柏之苦寒,治肾水膀胱之不足为使。酒制又炒者,因热用 也。或有热,可渐加黄柏,春夏加之,盛暑倍加之,加多则不效,脾胃虚者去之。热倍 此者,泻热黄连汤主之。
泻热黄连汤
治内障证同上,有眵泪 臊。
黄芩(酒炒) 黄连(酒洗) 柴胡(酒炒) 生地黄(酒洗。各一两) 龙胆草(三钱) 升麻(五钱)
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午食前热服。午后服之,则阳逆不行,临睡休 服,为反助阴也。
上方治主治客之剂也。治主者,升麻主脾胃,柴胡行肝经为君,生地黄凉血为臣,为 阳明太阴厥阴多血故也。治客者,黄连、黄芩皆疗湿热为佐,龙胆草专除眼中诸疾为使,
为诸湿热俱从外来为客也。
《干金》磁朱丸
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
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
磁石(吸针者) 辰砂 神曲 先以磁石置巨火中 醋淬七次,晒干,另研极细二两,辰砂另研极细一两,生神曲末 三两,与前药和匀,更以神曲末一两,水和作饼,煮浮为度,搜入前药,炼蜜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饭汤下。
上方以磁石辛咸寒,镇坠肾经为君,令神水不外移也。辰砂微甘寒,镇坠心经为臣,
肝其母,此子能令母实也,肝实则目明。神曲辛温甘,化脾胃中宿食为佐。生用者,发 其生气;熟用者,敛其暴气也。服药后,俯视不见,仰视渐睹星月者,此其效也。亦治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累发者,服之则永不更作。空心服此,午前更以石斛夜 光丸主之。
按∶此方磁石法水入肾,朱砂法火入心,而神曲专入脾胃,乃道家黄婆媒合婴 之理。
倪生释之,为费词矣。或加沉香半两,升降水火尤佳。
石斛夜光丸
治证同上。
天门冬(焙) 人参 茯苓(各二两) 麦门冬 熟地黄 生地黄(各一两) 菟丝子(酒浸) 甘 菊花 草决明 杏仁(去皮尖) 干山药 枸杞子 牛膝(酒浸。各七钱半) 五味子 蒺藜 石 斛苁蓉 川芎 炙甘草 枳壳(麸炒) 青葙子 防风 黄连 乌犀角(镑) 羚羊角(镑。各半两)
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上方羡补药也。补上治下,利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也。故君以天门冬、人参、菟 丝子之通肾安神,强阴填精也。臣以五味子、麦门冬、杏仁、茯苓、枸杞子、牛膝、生熟 地黄之敛气除湿,凉血补血也。佐以甘菊花、蒺藜、石斛、肉苁蓉、川芎、甘草、枳壳、山 药、青葙子之治风疗虚,益气祛毒也。使以防风、黄连、草决明、羚羊角、生乌犀之散 滞泄热,解结明目也。阴弱不能配阳之病,并宜服之,此后则顺之治法也。
益阴肾气丸
治证上同。
熟地黄(酒,三两) 生地黄(酒制炒,四两) 当归尾(酒制) 牡丹皮 五味子 干山药 山茱 萸柴胡(各半两) 茯苓 泽泻(各二钱半)
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水飞辰砂为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下。
上方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也,气病血亦病也。肝得血而后能视,
又目为心之窍,心主血,故以熟地黄补血衰,当归尾行血,牡丹皮治积血为君。茯苓和中 益真气,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