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篇名>怠惰嗜卧属性:平胃散(见中食。) 六君子汤(见虚劳。)
人参补气汤
治四肢懒倦。
黄 (一钱半) 人参 防风 升麻 黄柏 知母(各七分) 白芍药 生地黄(各五分) 熟 地黄(六分) 生甘草(一分) 炙甘草(三分) 五味子(二十粒) 肉桂(二分)
上为粗末,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热服。
升阳益胃汤 治脾胃虚乏,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 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
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方见恶寒门。)
<目录>第五册<篇名>身重属性:补中益气汤(见劳倦。) 五苓散(见消瘅。) 小柴胡汤(见往来寒热。) 黄 芍药汤(见鼻衄。)
防己黄 汤
(仲景) 治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一两) 黄 (一两二钱半) 白术(七钱半) 甘草(炙,半两)
上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腹痛加芍药。
甘姜苓术汤
(仲景)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腰中自温。
参术汤
(东垣)
黄 (二钱) 人参 陈皮 青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 酒黄柏(各三分) 神曲(七分) 当 归(二分) 苍术(一钱) 甘草(炙,四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带热服,食前。
<目录>第五册<篇名>不能食属性:平胃散(见中食。) 黄 建中汤(见自汗。)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俱见虚劳。) 二陈汤(见痰 饮。) 人参半夏丸(见咳嗽。)
和中丸
(东垣) 开胃进食。
干姜(一钱) 甘草(炙) 陈皮(各一钱) 木瓜(一枚) 人参 白术(各三钱)
上为末,蒸饼为丸。食前白汤下三五十丸。
又和中丸
治久病厌厌不能食,而脏腑或秘、或结、或溏,此皆胃虚之所致也。常 服和中理气,消痰去湿,浓肠胃,进饮食。
白术(二两四钱) 浓朴(姜制,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六钱) 半夏(汤泡,一两) 槟榔(五钱) 枳 实(五钱) 甘草(炙,四钱) 木香(二钱)
上八味,为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食远服。
七珍散
(《本事》) 开胃养气,温脾进食。
《续易简》十珍散,即此加扁豆、砂仁、桔梗、五味子。
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山药 白茯苓 粟米(微炒)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姜、枣煎服。如故不思饮食,加扁豆一两,名八珍散。
六神汤
(海藏) 治伤寒虚羸,不思饮食。
人参 白术 黄 (各一两) 枳壳 白茯苓(各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姜、枣同粳米合许煎,食前服。
钱氏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难任饮食。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甘草 橘红 木香(各等分)
上姜、枣水煎服。
宽中进食丸
滋形气,喜饮食。
草豆蔻仁(五钱) 半夏曲(七钱) 大麦芽面(炒,一两) 神曲(炒,半两) 砂仁 甘草(炙。各一 钱半) 陈皮(三钱) 木香(五分) 白术 白茯苓(各三钱) 干姜 猪苓(去黑皮) 泽泻 人参 青 皮(各一钱) 枳实(炒,四钱)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按∶此方轻重悬绝,理不可晓,疑有舛误,
以重改古本,姑仍之。)
木香枳术丸 木香干姜枳术丸(俱见伤食。)
二神丸
(《本事》) 治脾胃虚弱,全不进食,及泄泻不止。
破故纸(炒,四两) 肉豆蔻(生,二两)
上为末,用肥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片,同煮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肉研为 膏,入药末和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盐汤下。
八味丸(见虚劳。)
启脾丸
(《杨氏》) 治脾胃不和,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不思饮食。
人参 白术 青皮(汤洗,去瓤) 陈皮(汤洗,去白) 神曲(炒) 麦 (炒) 缩砂仁 干姜(炮)
浓朴(去粗皮,锉,生姜汁制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细嚼,用米饮送下。
煮朴丸
(即浓朴煎丸《百一》) 温中下气,理脾进食。常云∶补肾不如补脾,胃壮则饮食 进,而精血自盛矣。
紫油浓朴(一斤,锉) 生姜(一斤,不去皮,切片) 二味用水五升同煮干,去姜,以浓朴焙 干。舶上茴香 干姜(各四两) 附子(炮,二两) 甘草(二两,锉半寸长) 同干姜二味,再用水五 升,同前浓朴煮水尽去甘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