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60-证治准绳·疡医-第51页

先用浆水煎甘草、柳枝汤,温洗拭干,敷之。
黑灵散
治漏疮。
牡蛎粉 虢丹 硫黄(研,各一分) 露蜂房(锉,二分)
上同炒令烟尽,为细末,入发灰一分、麝香少许,和匀,敷之。
马齿苋膏
治一切 。
马齿苋(阴干) 腊月烛烬(各等分。一作,腊月鼠灰)
上为细末。以腊猪脂和,先以温泔清,净洗拭干,然后以药敷之,日三。
治胁下生漏疮如牛眼之状,脓水不止。
上以盐少许,安白牛耳内,然后取牛耳中垢,以敷疮上即瘥。如不用盐,即牛耳不 痒难取垢。
治诸疮久不合口。
用炮附子去皮尖,为细末,唾津和,随疮大小作饼,置患处,用艾壮于饼上灸之,更 服大补气血药,用江西豆豉为饼,多灸之亦效。
神应膏
宋褚防御,治理宗久漏疮,诸方不效,独此膏愈之。如肠毒、胃毒,为丸 服之神效。
当归(一两一钱) 赤芍药 大黄(各一两五钱) 香白芷 官桂(各一两) 玄参(一两三钱)
川续断(一两二钱) 莪术(一两) 生地黄(一两二钱)
上九味,细锉。用真香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锅内以文 武火,煎令黑色,滤去渣。如热天用黄丹二十两,冷月十五两,旋旋下丹,不住手搅,试 水中沉为度。不可令妇人、鸡犬见。如漏有孔者,以膏送入孔内,外以膏摊贴之。
槟榔散
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 僵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肉腠 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及好肌不生,及疗疳 恶疮,浸渍不敛。(方见溃疡敛疮口药。即木 香、槟榔、黄连等分为末是也。)
治漏外塞药
炉甘石(童便, 淬) 牡蛎粉 上为极细末,敷之。
乌金散
贴恶疮疳 。
橡斗子二个,一实黄丹,一实白矾末,相 合定。用黑俏麻皮缠了,火内烧,研细,加水少许。洗净疮贴之。
东垣截疳散
治年深疳 疮。
黄连 麝香(另研) 龙脑(各半两) 密陀僧 黄丹 白芨 白蔹(各一两)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和匀。干掺在 上,以膏贴之。
应效散
(又名托里散) 治气 、疳蚀疮,多年不效者。
地骨皮(不以多少,冬月取,只要皮,阴干)
为细末。每用纸捻蘸 疮口内,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二钱,无时服,日三。
治漏疮,以五倍子末,和血竭末塞之。
久漏疮 足内踝上一寸,(灸三壮六壮) 如在上者,肩井 鸠尾。肺脉微缓,为痿 ,缓 者多热。
<目录>卷之二\痈疽所兼诸证<篇名>渴属性:
〔大法〕
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用竹叶黄 汤。脉不数不发热,或脉数无力 而渴,或口干,用补中益气汤。若脉数便秘,用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用加减 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歇,此丸尤妙。
〔薛〕
疮疡作渴,若 痛发热,便利调和者,上焦热也,用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
大便秘涩者,五内热也,用四顺清凉饮, 肿痛甚者,热毒蕴结也,用仙方活命饮。漫 肿微痛者,气血虚壅也,用补中益气汤。若因胃火消烁,而津液短少者,用竹叶黄 汤。
若因胃气虚而不能生津液者,用补中益气汤。若因胃气伤而内亡津液者,用七味白术散。若 因肾水干涸作渴,或口舌干燥者,用加减八味丸。或先口干作渴,小便频数而后患疽,或 疽愈后作渴饮水,或舌黄干硬,小便数而疽生者,尤恶候也。苟能逆知其因,预服加减 八味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可免后患。
〔丹〕
痈疽发渴,乃气血两虚,用参 以补气,归 以养血,或忍冬丸、黄 六一 汤。
伍氏云∶疮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清膻汤、千金漏芦汤、五香连翘汤、
六味车螯散、万金散皆可选用。利后仍渴,却用生津补气药,津液生,气血完,渴自止,丹 溪曰∶大渴而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言利后仍渴,却用补药,又不明 言脉证,恐是但有大渴必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况渴 属上焦,当肿疡时犹或可用,若溃疡后,渴多因气血之虚,何待利后,方议其虚也。
《精要》口干与口渴不同,不宜用丹药镇坠,用之其祸如反掌,用桑枝煎五味汤,以 救阴水。丹溪曰∶此妙方也。而不言食味起火,怒气生火,房劳激火,吾恐渴亦未易除 也。
李氏云∶病疽愈后发渴,多致不救,惟加减八味丸最妙。盖痈疽多因虚而得,疽安 而渴者,服此丸则渴止,安而未渴者,服此丸永不发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不惟渴 止,而疽亦不作。薛氏曰∶前证属肾水枯涸。虚火上炎,口干作渴,饮水无度。或舌黄作 裂,小便频数。或痰气上壅,烦躁不宁。或二三年先作渴饮水。或口舌生疮,两足发热,
痰气上壅,或疮愈三四年而口干作渴,小便频数,急用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