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60-证治准绳·疡医-第151页

清解之。脉沉数,邪在脏腑也,先用 内疏黄连汤通导之,后用换肌消毒散为主,愈后再无筋骨疼痛之患。若疮凸赤作痛,热毒 炽盛也。疮微作痛,毒将杀也。疮色白而不结痂,阳气虚也。色赤而不结痂,阴血虚也。
搔痒,脉虚浮,气不能相荣也。搔痒脉浮数,血不能相荣也。臀背间或颈间作痒,膀胱阴 虚也。阴器间或股内痒,肝经血虚也。阴囊作痒重坠,肝经阴虚湿热也。小便频数,短 少色赤,肝经阴虚也。小便频数,色白短少,脾肺气虚也。面目搔痒或搔变赤,外邪相搏 也。眉间痒或毛落,肝胆血燥也。饮食少思,口干饮汤,胃气虚也。饮食难化,大便不实,
脾气虚也。侵晨或夜间泄泻,脾肾虚也。若治失其法,有蚀伤眼目,腐烂玉茎,拳挛肢 体者,但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肾水,蠲痹解毒饮以养血祛邪,亦有可愈 者。若误用轻粉等剂,反为难治。湿胜者,宜先导湿。表实者,宜先解表。里实者,宜先 疏里。表里若俱实,解表攻里。表虚者补气。里虚者补血。表里俱虚者补气血。 一人遍 身皆患,左手脉数,以荆防败毒散,表症乃退,以仙方活命饮六剂,疮渐愈,兼萆 汤 月余而痊。 一妇 痛发热,便秘作渴,脉沉实,以内疏黄连汤二剂,里症已退,以龙 胆泻肝汤数剂,疮毒顿退,间服萆 汤,月余而痊。 一人下部生疳,诸药不应,延及 遍身突肿,状如翻花,筋挛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肾二经湿热所致。先以导水丸进五服,次 以龙胆泻肝汤数剂,再与除湿健脾之药,外贴神异膏吸其脓,隔蒜灸拔其毒而愈。 若 表实者,荆防败毒散。里实者,防风通圣散。气虚者,四君子。血虚者,四物仍加兼症之 药并愈。若服轻粉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概服防风通圣,则气血愈虚,因而不 治者多矣。 一人患之,发寒热,作渴便秘,两手脉实,用防风通圣散而退,以荆防败毒 散兼龙胆泻肝汤而痊。 一人患之肿痛,先以龙胆泻肝汤、导水丸各四剂少愈,再以小 柴胡加黄柏、苍术五十余剂而平。 一人玉茎肿溃,小便赤涩,肝脉弦数,以小柴胡加 木通、青皮、龙胆草四剂,又龙胆泻肝汤数剂而痊。 一童玉茎患之,延及小腹数枚,作 痛发热,以小柴胡汤吞芦荟丸,更贴神异膏,月余而痊。 一人愈后,腿肿一块,久而溃 烂不敛,以蒜捣烂敷患处,以艾灸其上,更贴神异膏及服黑丸子并托里药,两月而愈。
一妇燃轻粉药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脓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黄柏为末,绿豆 粉等分铺席上,令可卧,更以金银花散,月余而痊。 一人皆愈,但背肿一块甚硬,肉 色不变,年余方溃,出水三载不愈,气血俱虚,饮食少思,以六君子汤加当归、藿香三 十余剂,更饮萆 汤,两月余而痊。 一人患之势炽,兼脾胃气血皆虚,亦服前药而瘥。
一妇患之皆愈,惟两腿、两 各烂一块如掌,兼筋挛骨痛,三载不愈。诸药不应,且 晡热甚,饮食少思,以萆 汤兼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数剂,热止食进,贴神异膏;更 服八珍汤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剂而痊。一人杨梅疮后,两腿一臂各溃二寸许,一 穴脓水淋漓,少食不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汤加茯神、酸枣仁服,每日以蒜捣烂涂患处,
灸良久,随贴膏药数日稍可。却用豆豉灸,更服十全大补汤而愈。 凡有肿硬或作痛,亦 用蒜灸及敷中和膏,内服补药并效。 一儒者患前证,先玉茎作痒出水,后阴囊股内、小 腹、胁、臂,发小 ,或干脓窠,误服祛风等药,肢体倦怠,恶寒发热,饮食渐减,大 便不实,左尺洪数,左关弦数。右关浮缓,按之微弦。予曰∶此患属肝胆经也,左关脉弦,
左尺脉浮数者,肾水少而虚热传于肝也,右关脉浮缓,脾胃之气弱也,按之而弦者,肝 木乘脾土也。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换肌消毒散而愈。 一儒者患前症,
色赤作痛,大便秘而不实,服祛风败毒等药,舌痛口干,脉浮而数,此邪气去而阴虚 所致。用六味丸料加山栀、当归四剂,脉症顿退。又用八珍汤加山栀、丹皮,疮色渐白,
后用四君加归、 而愈。 一患者,服攻毒等药,患处凸而色赤作痛,肢体倦怠,恶寒 发热,脉浮而虚,此元气复伤而邪气实也,用补中益气汤二剂而痊。 一儒者患之,误服 祛风消毒之药,复伤元气,因劳役过度,内热口干,齿龈作痛,右关脉洪数而虚,此脾 胃受伤而火动,用清胃散之类而愈, 进士刘华甫,患之数月,用轻粉、朱砂等药,头 面、臂、臀各结一块二寸许,溃而形气消弱,寒热口干,舌燥唇裂,小便淋漓,痰涎上涌,
饮食少思,此脾胃伤,诸脏弱,而虚火动也。先用六君子二十余剂,又用补中益气加山茱 萸、山药、麦门、五味服之,胃气复而诸症愈,惟小便未清,痰涎未止,用加减八味丸 而痊。 一儒者患之,头面搔痒,或成粒、或成片、或出水,脾肺脉俱洪数,此风邪所伤。
先用荆防败毒散加萆 、钓藤钩数剂渐愈,但口干内热,用四物加山栀、钓藤、金银花、甘 草节而愈,后遍身搔痒,内热口干,佐以六味丸而痊。 一商人,每劳役饮酒后则遍身 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