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
诸法疗之,或有得瘥。唯眼后虚处最险。
背上九处不可病痈∶第一人发际为玉枕,亦为舌本;第二颈项节;第三推为崇骨;第
四大椎为五脏;第五脊骨两边肺俞穴;第六夹脊两边脾俞及肝俞;第七脊骨两边肾俞二
穴;第八后心鸠尾;第九鸠尾骨穴。
正面五处不可患痈∶第一喉骨为垂膺;第二当胸为神舍;第三心鸠尾;第四当两乳穴;
第五脐下二寸为肠屈间。
侧面三处不可患痈∶耳下近耳后牙车尖央陷中,为喉脉一穴;当膊下一穴,为肩骨,
承山上三寸一穴 肠。
上焦发痈为阳,是壅塞实候,宜解利温凉汤药,去其积热上外攻,即贴消肿逼毒药。
如已结定,即用发穴药,候穴破出,其脓毒肿平,方贴生肉等药,然后敛合疮口。亦虑
外伤风水,勿食发风热酱面毒物等,忌房事。
中焦发痈至腰上一节,前后心不定所在,皆是涩滞候。亦乘虚而作,不拘大小,前起
心鸠尾者最要紧。近两腋是虚处,两胁肋下至脐上,及脐下两傍一二寸,发痈填气,伏
硬难溃脓,为此等处偏难发穴,穴后难合疮口,并须先用暖内药,服后用热药贴令软和,
慢慢破穴,不得急破,急破即朝夕出脓不住,缓慢破穴,即一顿出脓,易为将息。后心者,
唯有十一椎脾俞下,十四椎上为肾俞,肾俞下为腰俞,两处起痈者,防毒瓦斯内攻,为此
处皆是至虚处,凡有痈起,先须补内气令实,方可放破,内气实则不内攻,且易得溃,唯
腰腿两处多成漏疾,预防节欲则先矣。
下焦发为流注虚损候,前阴股两处,起如鸡卵大,长横折内。初起肿核结块,后四
畔浮肿,相并伏硬。色青黑。先用和平药内服三五日,后用发软散及罨药,罨令软即穴,
穴后其疮口即随折子内作长疮,疮口破,宜急用抽毒膏出脓,脓尽便贴合疮口药。为此
处无肉可坏。更不须长肉也。
上《灵枢》、《鬼遗》诸书所言部分甚悉,今已散采入各条矣。其经络所属及引经之药,
已见首卷分经络篇。其初、中、后,内消、外治之法,及表里、虚实之别,则当于肿疡、溃
疡门求之。今世专科方士,所诧以为秘传之书,图写形像,分别名目以立治法者,多不
足凭,此中亦有搜采者。(如或问之类。)姑以广闻见耳,不必泥也。



<目录>卷之三\头部(一)

<篇名>百会疽

属性:或问∶百会穴生疽何如?曰∶此名玉顶发,初如麦米,顿增痛楚,寒热大作,由虚
阳浮泛,宜以盐汤下八味丸,引火归源,甚则黑锡丹。或元气素浓,六阳经受风邪,风
火相扇,脏腑热毒上攻而然者,宜黄连消毒饮兼玉枢丹、胜金丹,更以附子切片,置涌
泉穴灸五壮,以泄其毒。七日无脓者死。



<目录>卷之三\头部(一)

<篇名>顶门痈

属性:或问∶顶门生痈何如?曰∶此属太阳经风热所至,一名佛顶疽,穴名上星。由脏腑
阴阳不调,热毒上壅而成,宜服活命饮加芩、连、栀子、 本,清热之剂,及紫金丹、乌
金散、夺命丹汗之。虚者十全大补汤加羌活。稍迟,溃烂黑陷,恶证多,脉大神昏,二便
闭结者,不治。



<目录>卷之三\头部(一)

<篇名>额疽

属性:《鬼遗方》云∶左额、右额发赤疽。不拘大小,状如桃李,急宜药贴破,见脓无害。右
额角一处发毒疽及恶疖,为近太阳穴,如肿满太阳,即成虚损。为近穴而难消,不可破,
如破后伤外风水,即能害人,亦宜用药溃脓后,速敛合疮口,如经冬月,即成冷疮。缘
此处近太阳穴,上至额角,都为险处。或问∶当额生疽何如?曰∶此属阳明胃积热,宜服
活命饮加升麻、桔梗、羌活,水酒煎服。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补汤
或十宣散、黄 内托散托之,过时溃烂,脑髓出者死。



<目录>卷之三\头部(一)

<篇名>太阳疽

属性:《鬼遗》云∶左右太阳穴,或发疽疖及痈,五七日不溃,毒瓦斯流入眼眶攻眼,眼合不开,
用药贴破,破后慎外风水,所入即损其睛,疰损眼脸而成大疾。或问∶两太阳生疽何如?曰∶
此名勇疽,亦名脑发。疽属足阳明胃经,状如伏鼠,寒热并作,面目浮肿,宜活命饮加
升麻、桔梗,乌金散。十一日刺得黄白脓者生,清稀黑血者,及溃烂透脑者死。



<目录>卷之三\头部(一)

<篇名>鬓疽

属性:鬓疽属手少阳三焦相火,是经少血多气,尤忌见脓,若妄加针灸,必至不起,余见之
屡矣。薛新甫以为属肝胆二经怒火,或风热血虚所致,若发热作渴者,用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