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俗名也。宜一味折二泔,食后
冷冻饮料。或以枇杷叶拭去毛,不须涂炙,锉细,煎浓汤候冷,调消风散,食后临卧进。亦可服升麻防风
散、泻青丸。秘方,用枇杷叶(去毛)、大山栀、苦参、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半,酒
调,白滚汤咽下。晚服之,去右边赤。早服之,去左边赤。其效如神。外用硫黄入大菜头内煨碾涂之。
或以生白矾研末,每洗面时置掌中滴酒擦患处,数日即白。或以白盐常擦。或以牛、马耳垢,水调敷。
或以生半夏末,水调敷。或以青黛、槐花、杏仁研敷。或以杏仁一味,乳汁研敷。或用硫黄一两,白
果烧灰一钱,琥珀三分,轻粉五分,白矾五分,各为末。用烧酒一碗入酒壶,将前药装内封固,悬空
锅内,热汤浸壶,慢火顿一二时,取出放冷。日用烧酒涂,夜用沉底药末敷。



<目录>第八册\七窍门下

<篇名>鼻

属性:丹溪云∶诸阳聚于头,则面为阳中之阳,鼻居面中央,而阳明起于 中,一身
之血运到面鼻阳部,皆为至清至精之气矣。酒性善行而喜升,大热而有峻急之毒。多酒之人,酒气熏
蒸面鼻,血得酒为极热,热血得冷为阴气所搏,污浊凝结滞而不行,宜其先为紫而后为黑色也。须用
融化滞血使得流通,滋生新血可以运化,病乃可愈。予尝以酒制四物汤,加酒炒片芩、陈皮、生甘草、
酒红花、生姜煎,调下五灵脂末饮之。气弱形肥者,加酒黄 ,无有不应。入好酒数滴,为引使。



<目录>第八册\七窍门下

<篇名>口

属性:口者,脾之所主,胃大肠脉之所挟。经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又云∶
脾主口,在藏为脾,在窍为口。又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此脾之主于口也。又经云∶
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胃大肠之脉挟于口也。脾
热则口甘,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胃热则口淡。
\x【口甘】\x 生地黄、芍药、黄连,及三黄丸。
\x【口苦】\x 柴胡、黄芩、黄连、苦参、龙胆草,及小柴胡汤加麦门冬、酸枣仁、地
骨皮、远志。《内经》曰∶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乃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盛汁七合,是清净之腑,
取决于胆,胆或不决,为之恚怒,则气上逆,胆汁上溢故口苦,或热甚使然也。龙胆泻肝汤主之。
\x【口酸】\x 黄连、龙胆(泻肝)、神曲、萝卜(消食郁)。
\x【口辛】\x 黄芩、栀子(泻肺)、芍药(泻脾)、麦门(清心)。
\x【口淡】\x 白术、半夏、生姜、茯苓(燥脾渗湿)。
\x【口 】\x 知母、乌贼鱼骨(淡胃)。
\x【口涩】\x 黄芩(泻火)、葛根(生津)、防风、薄荷(疏风)、栝蒌、茯苓(行痰)。
\x【口糜】\x 《内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东垣云∶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
用五苓散、导赤散相合服之,神效。经云∶少阳之复,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胡黄连散、
必效散,皆苦寒之剂,以辛温佐之。口糜,野蔷薇根煎汤漱之良。
\x【口疮】\x 有二∶一曰热。经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口疡是也。
二曰寒。经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且格,阳反上行,病口疮是也。或问口疮
如何得之?曰∶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盖小肠者,心之腑也,此举由邪热之
端耳。心属君火,是五脏六腑之火主,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
则为口舌生疮。脾脉布舌下,若脾热生痰,热涎相搏,从相火上炎,亦生疮者尤多。二者之病,诸寒
凉剂皆可治。但有涎者,兼取其涎。然则有用理中汤加附子以治者,又何如?曰∶夫火有虚实,因诸
经元有热而动者谓之实,无热而动者谓之虚。实则正治,寒凉之剂是也,虚则从治,如此用温热是也。
理中汤者,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肾水之气逆而承之,反为寒中,脾胃衰虚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
故用参、术、甘草补其土,姜、附散其寒,则火得所助,接引其退舍矣。至《圣济总录》有谓元脏虚
冷上攻口疮者,用巴戟、白芷、高良姜末,猪腰煨服。又有用丁香、胡椒、松脂、细辛末,苏木汤调
涂疮上。及不任食者,用当归、附子、白蜜含咽者。有用生附涂脚心者。有用吴茱萸末,醋熬膏,入
生地龙末,涂两足心者。若此之类,皆是治龙火。按寒水上迫,
心肺之阳不得下降,故用温热之剂,或散于上,或散于下,或从阴随阳,所攸利者也。胃中有热,脉
洪大,宜服凉膈散、甘桔汤加芩、三补丸、金花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