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59-证治准绳·杂病-第214页

燔针劫刺,以 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秋痹也。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 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阳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夹膂,上至 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螈及痉,
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 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 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
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秋 痹也。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 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
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 。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 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 颈肿。寒热在颈者,治 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
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手少阳之 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 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
属目外 ,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 曰季夏痹也。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 。其支者,
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 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 孟夏痹也。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 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 ,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 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手心主之筋,
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
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 ,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 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经筋之 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 刺者,刺寒急也。
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名曰季冬痹也。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劈, 急不能卒视,
治皆如上方也。形乐志苦,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诸筋病皆属于节。经云∶诸筋者,皆属于节。又 云∶手屈而不伸者,病在筋是也。肝主诸筋。经云∶肝主筋。又云∶在脏为肝,在体为筋。又云∶酸 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是也。筋病忌风,忌食酸辛,忌久行。经云∶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 酸。又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又云∶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又云∶久行伤筋是也。
<目录>第八册\七窍门下<篇名>筋属性:经云∶足太阳之下,血气皆少,则善转筋,踵下痛。丹溪云∶转筋皆属血热,四物加黄芩、红花、
苍术、南星。有筋转于足大指,转上至大腿近腰结了,乃因奉养浓、饮酒感寒而作,加酒芩、苍术、
红花、南星、姜煎服。仲景云∶转筋之为病,其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矢白散主 之。用鸡矢白一味为散,取 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圣惠方》治肝虚转筋,用赤蓼豆叶切作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至 四合去渣,温分二服。孙尚药治脚转筋疼痛挛急,松节二两,细锉如米粒,乳香一钱。上件药,用银、
石器内慢火炒令焦,只留一分性,出火毒,研细。每服一钱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同是筋病,皆治 之。《外台》治转筋,取故绵以酽醋浸,甑中蒸及热,用绵裹病患脚,令更易勿停,瘥止。丹溪云∶ 转筋遍身入肚不忍者,作极咸盐汤于槽中暖浸之。《灵枢》四时气篇,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 其阴,皆 刺之。娄全善云∶此则经所谓以痛为输之法,盖用火烧燔针劫刺,转筋之时,当察转筋之 痛在何处,在阳刺阳,在阴刺阴,随其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