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如针刺,一应火实之证,便呼为天丝眼,不知飞丝入目,乃人自知者,但 回避不及,不意中被其入也。入目之时,亦自知之,倏然而痛,泪涌难开,岂可以之混治他证乎。治 飞丝入目方,头垢点入眼中。柘树浆点了,绵裹筋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火麻子一合,杵碎,
井水一碗,浸搅,却将舌浸水中,涎沫自出,神效。一方用茄子叶碎杵,如麻子法尤妙。飞丝入眼,
眼肿如眯,痛涩不开,鼻流清涕,用京墨浓磨,以新笔涂入目中,闭目少时,以手张开,其丝自成一 块,看在眼白上,却用绵轻轻惹下则愈。如未尽再涂。
【物偶入睛证】
谓偶然被物落在目中而痛也。
凡人被物入目,不可乘躁便擦,须按住性,待泪来满而擦,则物润而易出。如物性重及有芒刺不能出 者,急令人取出,不可揉擦,擦则物愈深入而难取。若入深须翻上睥取之,不取则转运阻碍,气滞血 凝而病变。芒刺金石棱角之物,失取碍久及擦重者,则坏损轮膏,如痕HT 凝脂等病,轻则血瘀水滞,
为痛为障等病,有终不得出而结于睥内者,必须翻而寻看,因其证而治之。此与眯目飞扬不同。飞扬,
细沙擦眯已成证者,此则未成证。若已成证,则大 同小异,终彼轻而此重也。
【眯目飞扬证】
因出行间风吹沙土入目,频多揩拭,以致气血凝滞而为病 也。初起涩湿赤脉,次后泪出急涩,渐渐重结为障翳。然有轻重赤白,亦因人之感受血气部分,或时 令之寒热不同耳。或变或不变,亦随人之戒触所致。当辨形证、别经络而施治。治眯目,盐与豉置水 中浸之,视水其渣立出。物落眼中,用新笔蘸缴出。又方,浓研好墨点眼,立出。治稻麦芒入眼,取 蛴螬,以新布覆目上,待蛴螬从布上摩之,其芒出着布上。
<目录>第七册\七窍门上<篇名>目属性:倪仲贤曰∶伤寒病愈后,或有目复大病者,以其清阳之气不升,而余邪上走空窍也。其病隐涩赤 胀,生翳羞明,头脑骨痛,宜作群队升发之剂,饵之数服斯愈。伤寒论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 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其伤于四时之气者,皆能为病。又生气通天论曰∶四时之 气更伤五脏,五脏六腑一病,则浊阴之气不得下,清阳之气不得上,今伤寒时病虽愈,浊阴清阳之气 犹未来复,浊阴清阳之气未复,故余邪尚炽不休,走上而为目之害也。是以一日而愈者,余邪在太阳。
二日而愈者,余邪在阳明。三日而愈者,余邪在少阳。四日而愈者,余邪 在太阴。五日而愈者,余邪在少阴。六日而愈者,余邪在厥阴。七日而复,是皆清阳不能出上窍而复 受其害也。当为助清阳上出则愈,人参补阳汤主之,羌活胜风汤主之,加减地黄丸主之,搐鼻碧云散 亦宜用也。忌大黄、芒硝苦寒通利之剂,犯之不可复治。
<目录>第七册\七窍门上<篇名>目属性:其病多有余,要分血分、气分,气分则有如旋胪泛起、瞳神散大等证,血分则有如瘀血凝脂等病。
盖其否隔阴阳涩滞与常人不同,为病每多危急,人不知虑,屡见临重而措手不及者,内伐又恐伤胎泄 气,不伐又源不澄病不去,将奈何吁,能知其胎系固否,善施内护外劫之治,则百发百中矣。
<目录>第七册\七窍门上<篇名>目属性:产则百脉皆动,气血俱伤,太虚不足,邪易以乘,肝部发生之气甚弱,血少而胆失滋养,精汁不 盛,则目中精膏气液皆失化源,所以目病者多。然轻重内外不同。有劳瞻竭视,悲伤哭泣,而为无时 冷热泪,内障昏眇等证。有窍不密,引入风邪,为湿烂头风者。有因虚沐发,湿气归脑,而为内障诸 病者。有因虚劳役,恣辛嗜 热,及患热病而伤目血为外障者。皆内不足所致。善知爱护者,疾微而不变。不知保养,反纵斫丧,
则变重不一。大抵产后病宜早治,莫待其久,久则气血定而病深,治亦不易。其外证易知者,人皆知 害而早治,其内证害缓者,人多忽之,比其成也,为无及之,悔者多矣。(参看目痛条,亡血过多之 病。)
<目录>第七册\七窍门上<篇名>目属性:谓患风病患目疾也。风在五行为木,在脏为肝,在窍为目,本乎一气。久风则热胜,热胜则血弱。
风久必郁,郁则火生,火性炎上,故患风人未有目不病者。然各因其故而发,有日浅而郁未深,为偏 歪斜者;有入脾而睥反湿胜而赤烂者;有血虚筋弱而振搐者;有不禁反伤精神,及恣燥嗜热助邪,
乖乱清和融纯之气,氤郁而为内障者;有风盛血滞,结为外障,如 肉等证者。加以服饵香燥之药,
耽酒纵辛,阴愈亏而火愈烁,病变瘀变重者,治各因其证而伐其本,内外常劫不同。大抵风病目者,
当去风为先,不然,目病虽退而复来,虽治至再至三,风不住,目病终无不发之理。
<目录>第七册\七窍门上<篇名>目属性:谓人生疮疡肿毒累及目病也。夫六阳火燥有余,水不能制,致妄乱无拘,气滞血壅而始发疮疡肿 毒,火性炎上,目窍高,火所从泄,浊能害清,理之自然。肝胆清净融和之腑,疮毒痈疽浊乱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