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以致闻食先呕,此乃脾胃虚弱,用 山药一味,锉小豆大,一半生用,一半银瓦铫内炒熟,同为末,米饮调下。
又治噤口痢。以石莲子去壳留心并肉,为末,每二钱,陈米饮调下。此疾盖毒上冲心 肺,借此以通心气,便思食。
<目录>卷之三\杂证门下<篇名>痔属性:
〔大〕
妇人痔 ,因郁怒、风热、浓味膏粱所致。其名有五∶肛边如乳出脓者为牝 痔。肿胀出血者为牡痔。痒痛者为脉痔。肿核者为肠痔。登厕出血者为血痔。治宜审之。
〔薛〕
前证,妇人多因胎产、经行、饮食起居、六淫七情失调所致。男子多因醉饱 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而患。或入房强固其精,木乘火势而侮金,或炙爆 浓味,阴虚湿热,宜凉血润燥疏风,溃后当养元气,补阴精,不愈即成痔漏,有串臀、串 阴、穿肠者。其肠头肿块者,湿热也,作痛者风也,便燥者火也,溃脓者热胜血也。大 便作痛者,润燥除湿。肛门坠痛者,泻火导湿。小便涩滞者,清肝导湿。经云∶因而饱 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证属肝肾不足,故用加味地黄及六味丸有效。慎勿敷毒药及服 寒凉之剂。
鳖甲散
治五种痔漏,脓血淋漓,或肿痛坚硬下坠。
鳖甲 露蜂房 蛇蜕 猪后悬蹄 皮(五味烧存性,各二钱) 麝香(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生地黄煎汤调下,更敷之。
又方∶热痛用寒水石、朴硝为末,以津调搽。
治法并方,详《杂病》痔门,兹不重录。
<目录>卷之三\杂证门下<篇名>脱肛属性:
〔大〕
脱肛者,大肠之候也。大肠虚寒,其气下陷则肛门翻出,或因产努力,其肛亦 然也。
〔薛〕
前证若大肠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血热,用四物、条芩、槐花。血虚,用四 物、白术、茯苓。兼痔痛,用四物、槐花、黄连、升麻。中风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芍药、
白术。中气虚寒,加半夏、炮姜、五味。肾虚,用六味丸。虚寒,用八味丸。夫肺与大 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肾主大便,故肺肾虚者,多用 此证。一妇人脱肛,用补中益气、加味归脾各百余剂而愈。后因分娩复脱,仍以前药 各二百余剂始愈。
升阳除湿汤
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炒) 泽泻 猪苓(各半两) 苍术(一两) 陈皮 甘草(炙)
大麦 (各三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半钱,姜枣同煎服。
姚和众以铁粉敷之良。(《圣惠方》亦治阴脱、阴肿。)
《集验方》以生铁三斤,水一斗,煮至五升,取水洗,日二次。
孙真人用蛤蟆皮瓶中烧多烟熏,功效玄微。
一方 用五倍子煎汤洗,以赤石脂末掺上托入。或脱长者,以两床相并,中空尺许,
以瓷瓶盛汤,令病患仰卧浸瓶中,逐日易之,收尽为度。
<目录>卷之三\杂证门下<篇名>前阴诸疾属性:
〔阴肿〕
〔大〕
夫妇人阴肿者,是虚损受风邪所为。胞络虚而有风邪客之,风气乘于阴,与 血气相搏,令气痞涩,腠理壅闭不泄越,故令肿也。
〔薛〕
前证若气血虚弱,用补中益气汤举而补之。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渗而清 之。若阴肿、阴痒、阴冷、阴挺,当与后论互相参看。一妇人阴中肿闷,小便涩滞,两 胁作肿,内热晡热,月经不调,时或寒热。此因肝脾郁怒,元气下陷,湿热壅滞。朝用归 脾汤加柴胡、升麻,解郁结,补脾气,升元气。夕用加味逍遥散清肝火,生肝血,除湿 热。各数剂,诸证悉愈。又用四君、芎、归、丹皮,调补肝脾而经水如期。
菖蒲散
治妇人月水涩滞,阴间肿痛。
菖蒲 当归(各一两,炒) 秦艽(半两) 吴茱萸(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葱白五寸,煎至六分,空心温服。
《经心录》方 治妇人阴中肿痛不可忍。
艾叶(五两) 防风(三两) 大戟(二两)
上锉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热洗,日三次,切宜避风冷。
《古今录验》治妇人阴肿或疮烂者,
麻黄汤洗方
。
麻黄 黄连 蛇床子(各二两) 北艾叶(一两半) 乌梅(十个)
上锉细,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热洗,避风冷。
又方 治妇人阴肿坚痛,
白矾散
。
白矾(半两) 甘草(半分,生) 大黄(一分,生)
上为细末,每用枣大,绵裹纳阴中,日两换。
《肘后方》疗阴中肿痛。
枳壳(半斤) 炒令热,以故帛裹熨,冷即换之。
《子母秘录》疗阴肿。铁精粉敷上。
《补遗》方 治阴门肿。以甘菊苗研烂,百沸汤淋洗熏浸。
又方 小麦、朴硝、白矾、五倍子、葱白,煮水洗。
又方 阴肿大,马鞭草捣烂涂之。
〔阴痒〕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