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5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3页

止,而身痛不休者,经中皆用此以解外。诚 以此时表虽未解,腠理已疏,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且经汗下,津液已伤,故脉证虽同 麻黄,而主治当属桂枝也。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不治伤寒,使人疑而不用。又谓 专走肌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用以治荣表虚 寒,肢体疼痛;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用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再加黄 ,名 黄建中汤,用以治虚损虚热、自汗盗汗。因知仲景之方,可通治百病也。适寒温服,啜 热稀粥以助药力,欲使谷气内充,易为酿汗也。温覆令一时许,微似有汗,不令如水流 漓,谓不可过汗也。盖取汗,在不缓不急,不多不少。缓则邪必留连,急则邪反不尽。汗 多则亡其阳,汗少则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谓病轻者,初服一升病即解也。停后 服,不必尽剂,谓不可再服第二升,恐其过也。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谓初服不汗出 未解,再服一升,根据前法也。又不汗后服,谓病仍不解,后服第三升也。小促其间,半日 许令三服尽,谓服此第三升,当小促其服,亦不可太缓,以半日三时许为度,令三服尽,始 适中其服之宜也。若病重者,初服一剂,三 升尽,病不解,再服一剂,病犹不解,乃更服三剂,以一日一夜周十二时为度,务期汗 出病解而后已。后凡有曰根据服桂枝汤法者,即此之谓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注】此释上条阳浮阴弱之义也。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卫为风入则发热,
邪气因之而实,故为卫强,是卫中之邪气强也。营受邪蒸则汗出,精气因之而虚,故为 营弱,是营中之阴气弱也。所以使发热汗出也,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集注】方有执曰∶上言阳浮而阴弱,此言营弱卫强。卫强即阳浮,营弱即阴弱,彼 此互言而互相发明者也。救者,解救救护之谓。不曰风邪,而曰邪风者,以本体言也。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注】此释上条荣卫不和之证,而又就其时发热汗出者,以明其治也,脏,里也。无 他病,谓里无他病也。有时发热,有时不热,有时汗出,有时不汗出,其表病流连而不愈 者,非荣不和,是卫强不与荣和也。当于未热未汗之时,预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迎而夺 之,以遏其势,则热退汗敛,而病自愈矣。
【集注】方有执曰∶时以暂言。卫气不和者,表有邪风而不和也。先其时者,言于未发热之先也。
程知曰∶阴虚诸病,亦时发热自汗。若里无他病,而时热自汗,则为卫受风邪,未 得解散,宜于将发之时,先用桂枝汤乘其欲动而击之。
程应旄曰∶桂枝为解肌之剂,而有时云发汗者,何也?以其能助卫气升腾,使正气 得宣而汗出,与麻黄汤逐邪气,使汗从外泄者不同。
汪琥曰∶及其发热自汗之时,用桂枝汤发汗则愈。苟失其时,则风邪入里,病热必 深,桂枝汤非所宜矣。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 脉中,卫生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注】此又释上条荣卫所以不和之义也。言病有时常自出汗者,此为荣气已和也。荣 气和而热仍不解者,则是卫外之气犹不谐,而不与荣气共和谐也。所以荣气虽和,而时时 自汗出,病犹不解也。盖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不和,则荣虽和而病不解。故复发 其汗以抑卫而和荣,荣卫和而病自愈矣。亦宜桂枝汤。
【集注】方有执曰∶此与上条同。上以暂言,此言常者,谓无时不然也。上言脏,脏 为阴而主里。此言荣,荣亦阴而主里。以暂言,故其词略;以常言,故其词详。两相互 发,义不殊也。
喻昌曰∶此明卫受邪风,荣自汗出之理。凡汗出荣和,而发热不解,是卫强不与荣和 也。复发其汗,伸风邪从肌窍外出,斯卫不强而与荣和矣。正如中酒发狂,酒去其人帖 然也。荣受寒邪,不与卫和,宜麻黄汤亦然。
吴人驹曰∶上条发作有时,此则无时。而不自汗出,但热不解者,亦属荣卫不和。盖 荣卫相得之为和,而荣不得独为之和也。
张锡驹曰∶卫气者,所以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也。今受邪风,不能卫外,故 常自汗出而热不解,此为荣气和而卫不和也。
魏荔彤曰∶前以桂枝解肌者,和其卫而时发热之热止;此以桂枝发汗者,和其卫而 常自汗之汗止。盖发其表而热解矣。故总结之曰∶荣卫和则愈。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注】太阳病,服桂枝汤,外证不解者,可更作服。今初服不惟不解,而反加烦,是 表邪太盛。若遽与桂枝,恐更生烦热。故宜先行刺法,疏其在经邪热,然后却与桂枝,发 其肌腠风邪,俾外内调和,自然汗出而解矣。
【集注】方有执曰∶桂枝全在服法,发汗切要如经。若服不如法,汗不如经,病必不 除,所以反烦。反者,转也。言转加热闷也。风池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