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诚为不易,四逆之施,讵可缓乎?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注】霍乱,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乃中外皆寒之证也,宜四逆汤助阳以胜阴也。
【集注】方有执曰∶吐利,四肢拘急,手足厥冷,里阴盛也;汗出,发热,恶寒,表阳虚也。宜四逆汤中 外合救之剂也。
程知曰∶吐利而复汗出,阳气几于走失矣。发热、恶寒,为阳未尽亡,四肢拘急,手足厥冷,不得不用四 逆以助阳退阴也。又按少阴证云;恶寒身蜷而利,手足厥冷者不治。又云∶下利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此之吐、利、汗出,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而用四逆治之者,以有发热一证也。发热为阳未尽亡,犹是病患生 机。故经又曰∶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注】霍乱吐、下已止,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者,乃中寒盛极,阻格阳气不达于四肢也,宜通 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从阴以通阳也。
【集注】成无己曰∶吐已下断,津液内竭,则不当汗出而厥。今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阳气大虚,阴气独盛也。若纯与阳药,恐阴为格拒,或呕或躁,不得复入也。与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胆苦入 心而通脉,胆寒补肝而和阴,引阳药使不被格拒。《内经》曰∶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此之谓也。
方有执曰∶已,止也。下,即利也。断,绝也。言吐、利两皆止绝,而又以其余证之不解者,更出其治也。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按】利止亡血,如何用大热补药?利止,当是“利不止”。亡血,当是“亡阳”。
【注】霍乱吐、下已止,若恶寒、脉微而复利,利不止者,是阳气虚也,宜四逆加人参,益其阳补其气也。
【集注】林澜曰∶霍乱要在审察寒热而治。若果夏月中暑霍乱,脉虚、小便赤少,不可用附子、干姜,须 仔细辨之;利止脉微而恶寒,乃可用耳。又曰∶中暑霍乱,只宜五苓散,加香薷、扁豆、葛根、姜汁炒黄连之 类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于四逆汤方内,加人参一两,余根据四逆汤法。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注】霍乱,吐已利断,汗出已止,脉平和者,内外俱解也。法当食,食之小烦者,以吐下后新虚,不 胜谷气故也。节其饮食,自可愈矣。
【集注】郑重光曰∶吐、利、发汗、脉平,阴退阳回,乃有此象,犹以新虚不胜谷气,而致小烦。盖霍 乱吐利, 时不可便与饮食,以胃气逆反,仓廪未固,不可便置米谷耳!
张锡驹曰∶霍乱一病,夏秋最多,是风寒暑湿之邪,中人皆能病霍乱,非止一寒邪也。若吐利过甚,损 伤中焦之气,以致阴阳间隔,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不多饮水者,无分寒暑,皆宜四逆理中治之。盖邪盛而正 实者,当泻其邪;邪盛而正衰者,宜扶其正。况夏月之时,阳气浮于外,阴气伏于内,复以冷风寒其形,冷水 寒其胃,内外皆寒,风暑之邪,未有不乘虚入于阴经者。所以夏月只有阴证,而无伤寒,今人患暑证死,而手 足指甲皆青者,阴证也。古人以大顺散治暑,良有以也。
<目录>卷十五<篇名>辨可汗病脉证篇属性: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 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注】夫以疾病至急,仓卒寻求,治法难得,其要者,汗、吐、下也,故重集汗、吐、下诸可与、不可与 之法,比之三阴三阳篇中,则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篇中者,亦出在诸可与、不可与中也。
大法∶春夏宜发汗。
【注】春夏阳气舒畅,故宜发汗,医治常道,此大法也。
【集注】程应旄曰∶春夏宜发汗者,发汗有助宣阳气之功,等于春夏发生长育之义。今人多以麻、桂二汤,
作春夏之禁药,其轻于畔经者,由其未明天道也。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 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 者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注】凡发汗,令手足俱周时出,是欲汗缓出周遍,则邪气悉丢,正气不伤也。以 然,不得令如水淋 漓为度,不欲汗急出过多也。若急出过多,则邪气不尽,正气反伤矣。倘若病不解,当重发汗,但前汗已多,
更汗必亡其阳,阳虚即病不解,故不敢再发其汗也。
【集注】成无己曰∶汗缓缓出,则表里之邪悉去。汗大出,则邪气不除,但亡阳也。阳虚为无津液,故 不可重发汗。
方有执曰∶此叮咛发汗之节度也。
张锡驹曰∶汗乃津液,汗多则亡津液,何以又谓亡阳也?经云∶上焦开发腠理,熏肤、充身、泽毛,若雾 露之溉。盖汗虽津液,必借阳气之熏蒸宣发而后出,故汗多亡津液,而阳亦随之俱亡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即止,不必尽